自贸区新时代 中国任重而道远
——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杨沐博士
广西新闻网记者 林涌泉 实习生 岳 汉
1月8日上午,记者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背景下的中新合作前景等问题,专访了出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中国合作项目协调人、资深研究员杨沐博士。
作为来自新加坡的知名学者,杨沐先生自然以新加坡的角度,自贸区的视野,经济学的层次来针对新加坡与中国在新时期的合作事宜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提到刚刚建成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杨沐表示,在东盟各国当中,经济实力原本就比较雄厚的新加坡算是外向型经济最为发达的一个国家。同时,由于新加坡与中国早在自贸区建成之前就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的协定,因此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短期之内并不会对新加坡和中国带来显著的影响。但是,19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一旦形成,对于外贸发达且地处东盟中心地域的新加坡而言,长远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
谈到中新两国的双边合作时,杨沐指出,中新合作,首要是贸易合作。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随着以自贸区建设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推进,中新两国的双边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
杨沐指出,2009年,尽管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新两国在投资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也相当可观。如今,新加坡已成为全球第六大对华投资国家,仅中国江苏省吸引新加坡外资的规模,就足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中国对新加坡的投资也非常可观。截至去年底,中资企业已经在新加坡上市了150多家,如华为、中石化等大型企业在新加坡甚至已经设立了常驻的研发机构。
杨沐不无感慨地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已经开始认识到,中国人对新加坡的发展正在起到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近年来新加坡的旅游业和教育业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其中缘由自然是离不开中国人的到来——甚至连小学的生源和教学质量都因中国孩子的到来而得到了不同寻常的提高,可见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共赢的脚步,真的是不可小觑。
同样让杨沐关心的,还有中国在东盟的投资。杨沐说,自贸区19亿人口本身目前还不能等同于19亿人口的市场。如今东盟各国的市场潜力仍未及开发,而进行有效开发的基础,在于中国的资金输入,它能为东盟国家带来就业的增长和产业的升级。依靠外资壮大自身,曾经是中国自己的成功经验。“现在,该是中国当一回‘老师’的时候了!”
在杨沐的眼中,中国现在有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一轴两翼”战略的提出又为自贸区框架内的区域合作提供了正确的思路。路有了,还要有流量。接下来中国所要做的,便是以跨国公司的形式整合技术和渠道,这是日韩等国的成功经验,相信还是值得中国学习的。
杨沐言之凿凿: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不单只是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期待,更是东盟各国对中国的期待。新时代,新定位,中国面前的道路,充满着机遇,同样也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