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聚焦议案提案]代表关注农村学校饮用水安全

广西新闻网记者 王文英

  近年来,广西农村学校由饮用水安全问题引发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为农村学校师生饮用水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这一关系农村青少年健康的民生问题引起了自治区人大代表的广泛关注。

  早在2008年,在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柳州市代表团唐振柱等19名代表提出了“关于要求在‘十一五’期间解决我区农村寄宿学校饮水安全风险问题的建议”。无独有偶,在今年的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来自南宁市代表团的卢丽芬等12名代表提出了“关于解决农村学校饮用水问题的建议”。

  回放:饮用水不安全,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08年5月,上思县叫安中学发生了甲肝疫情,疾病在寄宿学生中造成了传播。紧接着在6月份,南宁市良庆中学又出现了甲肝疫情,两起疫情造成约200名学生被感染。经疾控人员调查,引发疫情的原因都是学校的饮用水源受到了污染。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以来,南宁市农村学校因饮用水不安全发生比较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5起,发病717例(含疑似病例),形势不容乐观。当前饮用水不安全是导致农村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而在全国其他省市,农村学校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2009年,江西省从3月开始,历时10个月,对南昌、安义、兴国、瑞金、资溪、崇仁等六县的60所农村中、小学的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卫生现状展开了调查。而湖南、浙江等省市也对农村学校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做了调研。

  现状:农村学校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乐观

  南宁市一些农村学校的饮用水感观指标、氨氮及微生物指标抽检结果显示,大多数学校的饮用水微生物指标超过国家标准,合格率很低。截止2008年底,南宁市12个县区仍有41.03万名农村学校师生仍处于饮水不安全状况,占全市农村在校师生总数80.92万人中的50.7%。

  除此之外,我区部分大石山区农村学校水源缺乏,生活及饮用水全靠收集雨水,干旱季节要靠消防车送水,基本饮水无法保证。

  卢丽芬等代表提出,造成农村学校师生饮用水不安全的原因,除了对改善农村学校的饮水问题投入资金相对较少之外,管理体制上的不顺,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学校的饮用水工程建设步伐。

  建议: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学校饮用水安全问题

  卢丽芬等代表提出,应从源头上治理农村学校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立足长远,建立持续性财政投入机制,加大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农村学校建设的投入,分步逐年实施。应将农村中小学校师生饮用水困难统一纳入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范围并优先安排。整合教育、水利、扶贫等部门资金,并争取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加快农村学校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

  在学校卫生管理方面,要明确校长为卫生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卫生安全并实行责任追究,使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按照卫生规范要求,着力改造县、乡中学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食堂、饮用水、宿舍、厕所等与学生健康密切相关的生活与卫生设施。

  在监督方面,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开展对国家和地方有关水源保护和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加强对我区农村学校饮用水安全及工程建设工作的监督力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