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好进,脸好看事情不能依然难办
——委员建议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
广西新闻网记者 甘宁
“过去讲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门好进了,脸也好看了,但是事情依然难办。”政协委员项延满在自治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的一次发言中说,政府运作的透明度直接关系到公信力。会议期间,多名委员也纷纷以发言或提案的形式,提出了增加公众知情权的建议。
委员有感:
信息垄断导致“事难办”
项延满说,有时候去政府办事,还是要“找找熟人”。因为政府独家掌握着信息资源,好办不好办,虽然也不是某个部门说了算,但是“至少只有他知道”。这种信息资源独占性,就是门里和门外的区别,就是透明不透明的问题。
“长期以来,有些管理者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心理特征,他们对管理对象的心态往往是‘我懂你不懂’、‘我能你不能’、‘我说你照办’。这让管理者陷入了先入为主的决策模式,这个观念应该要转变。”项延满说,一方面是政府垄断信息,一方面是公众信息资源的稀缺,如果不降低信息公开的难度,就会影响政府公信力,影响到地方行政的软环境。
项延满认为,近年来国内媒体报道的一些事件,其处理过程都或多或少引发出信息不透明与公众知情权的问题。有鉴于此,他建议政府在加强信息公开方面,步子应迈得更大一点。
民意反馈:
重大项目决策前,能否先听取公众意见
黄子威委员也认为,行政流程的不透明,使得政府和公众之间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到政府公信度。
他举了一个事例:2009年11月6日,南宁市规划局在网上发布了“南宁市南湖-竹排冲连通水系综合整治总体规划”。到了11月19日,南宁市政府在上述规划公示期未满的情况下,批准同意实施该规划。2009年12月3日(该规划公示期也未满),南宁市青秀区房屋和征地拆迁办公室又向南湖碧园小区下发要求配合做好竹排冲水系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的通知。
由于该工程所经过的南宁市南湖碧园小区,要拆迁并占用一定的花带和道路。这一决定,引起了该小区数百名业主的不安:他们虽然支持政府的这一重大项目实施,但是小区的花带和道路被占用后,消防车辆等根本无法通过,对小区的消防安全埋下重大隐患。该小区业委会代表全体业主书面向南宁市规划局报告后,得到该局采纳并改正。
黄子威说,这个事例虽体现了政府以群众利益为重的良好作风,但问题出在决策时没有事先征求该小区业主的意见,导致决策出台后朝令夕改,使公信度有所减弱。如果在程序上先听群众意见,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提案建议:
公开应成常规部门练好“内功”
“在不透明的情况下,遮遮掩掩,都是政府人员说了算;即使说错了,还可以自我修饰,亡羊补牢。公开了,透明了,就是硬功夫了。”项延满认为,信息公开,是考验政府部门“内功”的过程,为此,他提出几项建议:
——为落实信息公开,应由专人负责本部门信息收集、整理并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常规性公开应形成制度,包括如何界定公开标准,是否收费。如企业信息查阅、房地产权籍查询、户籍证明,规划查询、行政许可的依据查询等。
——应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平台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释疑解难,消除误会。不能出现有的机关人员动不动就不耐烦说“你去告我吧”。
——信息透明要利用媒体和网络,政府要敢于公开公正地面对媒体,将政府信息及时上网,公示公开,在网上接受查询和监督。
黄子威也建议,政府应统一从程序上规定,以后凡是涉及到社会公众利益的重大项目,都必须先充分调查和听取群众意见,并在有相应补救办法、措施后再作出决策,以保证公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