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部分线路爱心车票紧张 众多民工期待“爱心包车”

广西新闻网记者 徐庆成 实习生 粟园圆 龚恒伟

2月3日,本报“爱心车票,载着温暖回家”热线热度不减。当日,又有121张爱心车票被预订。由于大多工地放假的时间集中在本月10日,加上目前部分线路预订爱心车票已吃紧,许多民工来电,希望本次活动能征集一些爱心包车,让更多的民工能坐爱心包车回家过年。

到家民工

来电言谢“爱心票”

“快巴很快就进入河池金城江了!”昨日下午1时许,持爱心车票回河池的韦女士打通本报热线后高兴地说:“打个电话给你们报平安,谢谢你们了。”接到韦女士的电话,正忙着登记报名领票情况的记者感到意外的同时,更多的是安慰。

电话中,记者了解到,韦女士昨日上午去埌东客运站搭车的时候,还有一段“小插曲”。原来,她爱心车票上的发车时间是早上“8时40分”。可时间到了却不见车来。生怕自己错过了车,韦女士焦急地找到汽车站的工作人员,后来才知道,时间改到了9时50分。

昨日是第一批领到爱心车票的16名贫困人士,踏上回乡路的日子。当天除了韦女士,其他几名持爱心车票回家的人,也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我爱人已经安全回到博白了,真的很感谢你们。”以前坐过爱心车的卜秋博在电话中说,“爱心车票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细心的卜先生还告诉记者,他把去年领爱心车票从南宁出发回家的时间记在了笔记本中,那是“2009年1月21日11时20分”。

一家四口

四年受惠爱心车票

“感谢你们,帮了我很大的忙。”2月3日下午,梁桂钊拿着2月4日回家的爱心车票,激动地对记者说。自2007年本报开展“爱心车票,载着温暖回家”活动以来,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获得爱心车票了。

来自岑溪的梁桂钊,与爱人在南宁做临时工。夫妻俩每月收入约1500元左右,两个孩子现在都已上小学。“从南宁到岑溪的车票每张85元,我一家四口回家过年的车费要340元,花去了夫妻俩工资的一小半。”梁桂钊说。

前几年,他和家人都是持爱心车票坐大巴回家过年的。昨日,他又打通本报爱心热线电话预订车票。因为他的身份证在几天前丢失了,他做工的工地规定,没有身份证不能结算工资,所以梁先生赶着回家办理临时身份证,顺便将两个在南宁上小学的孩子带回老家。手拿爱心车票,梁桂钊连连说感谢。

能帮就帮

爱心票牵动市民心

连日来,本报“爱心车票,载着温暖回家”活动的热线一直响个不停。记者注意到,除了许多进城务工人员来电预订爱心车票外,此次爱心活动还牵动了很多热心人的心。 

3日上午11时许,热心人士王先生打进本报爱心订票热线,帮助他的工友文义维预订11日到宜州的车票。“文义维今年65岁了,现在工地做保安,家里只有一个残疾儿子,老人要赚钱抚养儿子。因为没有钱,他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谈及为何帮工友订爱心车票,王先生说:“我和他都是工地的保安。前两天看到爱心车票的报道后,我很希望能帮助工友预订一张爱心车票。”

记者登记好他所说的情况后,并将文义维的爱心车票确定在2月9日时,王先生高兴地说:“这下我就放心了,等下我就告诉文义维。春节期间的班,我和另外一名工友帮他顶了。”

看到本报爱心车票的报道,热心市民黄女士也替在她家做家教的曾同学打来订票电话。黄女士告诉记者,小曾是一名贫困大学生,老家在梧州。因为车费贵,曾告诉她说过年不想回家了。黄女士了解情况后,拨通了本报的爱心车票预订热线。

当日,还有一家米粉店的老板李女士,为了给店里最小的员工赵孟强订上爱心车票,多次打通本报爱心热线。当确定可以预订爱心车票后,李女士还亲自带着小赵来到本报办公室领取爱心车票。李女士说:“我也打过工,很快就要过年了,我能理解在外打工想回家过年的心情。能领到爱心车票,我替他谢谢你们。”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