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广西考察抗旱工作纪实

                      

  2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这是2月13日,温家宝在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弄谟村供水点拧开水龙头为群众接水。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2月13日,农历大年三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等陪同下,深入河池市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广西新闻网 记者刘宇 摄

心系百姓忧乐 情倾万家民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广西考察抗旱工作纪实  

刘水玉 黎攀

  去年8月以来,广西各地出现持续干旱少雨天气,旱情异常严峻,全区受灾人口多,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灾情牵动中南海。2月12日上午,在北京参加完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飞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给饱受旱灾之苦的干部群众送来党中央、国务院的深情关怀和亲切问候,向正在奋力坚持保生活、保生产、保增收的灾区各族人民致以良好祝愿和新春祝福。

  河池地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旱情点多面广,灾情尤其严重。从田阳机场刚下飞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的陪同下,温家宝不顾旅途劳顿,一路风尘仆仆,沿着弯曲的公路急奔河池市东兰县和巴马瑶族自治县,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田间地头话旱情

  生产生计问仔细

  12日下午4时30分,温家宝来到了东兰县三石镇石山环抱的巴造村。看到路边的稻田已干旱龟裂,总理紧蹙眉头走入田间,蹲下身子,仔细察看干旱情况。他抓起两块已干旱板结的泥土,边察看墒情边询问:“村子里有多少农田?受灾面积有多少?”东兰县委书记黄光华回答:“共120亩农田,全部缺水。从去年8月份以来,整个东兰县只下过一两场雨。2009年的降雨量比上年下降了60%。”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告诉温总理:“这里属于河谷地带,如果解决了水的问题,有的地一年不仅可以种两造稻,还可以种冬菜。因为旱情少种了一季,对农民增收影响很大。”温总理说:“这种喀斯特地区,渗水严重,存不住水,这也是造成干旱的原因之一。”

  在巴造村一个集中供水的水柜旁,村民们正提着塑料罐在等候接水。温总理与村民亲切交谈:“每天来接几次水?每次接多少?够不够用?”村民回答总理:“每天来接3次,每人每天可以供应20公斤水,生活用水够用了。”温总理问:“从什么时候开始送水?水源有保证吗?”管水员黄启思回答:“已经送了20多天了。水是从县里的自来水厂运来,灌入这个水柜后,每家每户再来这里接水。”

  随后,温总理扶着简易木梯登上水柜顶端,掀开灌水口上的木板问:“村里集中供水还要搞多长时间?”黄光华答:“那就得看天气,如果下雨就好办了。现在总理来关心我们,送及时雨来了,估计雨肯定要下了。”温总理诙谐地笑了:“如果这样,我就天天来!”

  在东兰县旱情分布图前,温总理一边认真察看旱情的发展情况,一边详细询问旱情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地干部告诉温总理,全县29万多人,有近4万人饮水特别困难。旱灾发生后,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到农村一线抗旱,建立干部帮扶群众、群众取水联系卡等制度,全力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温家宝一再叮嘱当地负责同志:“春节到了,一定要把家家户户的用水安排好!”当地负责同志响亮地回答:“没问题!旱情面前民生为重,首先保证群众的生活用水。”

  以人为本抗大旱

  大兴水利保民生

  在巴造村农民黄辉家,温家宝总理和他们拉起家常,详细询问生产生活、供水用水情况:“请大家放心,党和政府一定会想方设法解决大家遇到的困难,让大家过一个好年。在旱灾发生期间,一定让大家的用水得到保障,人人都能喝上清洁的水。家里如果养牲畜,也要保证供水充足。”

  温总理对当地负责同志说,春节到了,春耕也快到了,旱情形势不容乐观,抗旱工作不可松懈。要把水利设施建设摆在农村建设的第一位,不仅要保证人畜饮水,还得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要大力兴建水库,修建引水工程、雨水集流工程,包括家庭水窖、水柜、水管等,把水送到家家户户,确保群众用上干净、卫生、安全的水,同时也要注意节约用水。

  郭声琨回答:“按照总理的指示,我们先应急,让群众过好春节。以后马上做规划,集中全区的力量,搞好水源,建好水道,铺好水管,把水引进来。不管天多旱,生产生活用水都有保障。”

  13日上午,温家宝来到东兰县孟泗乡屯长村的田间地头,察看深受干旱影响的薄膜玉米苗培育情况。当地干部告诉总理,这里原是大片良田,严重的干旱已造成土地干涸。只有想尽办法才能种上一些抗旱作物。如果再不下雨,今年春耕春种的困难就更大了。

  在村民黄忠英家,总理和村民们一起围着一盆炭火,共商抗旱大计。温总理说,这个地方已经连续干旱缺水,现在气象还很难预料,也许干旱还将持续下去,我们要做好迎接更大困难的准备。

  在东兰镇田峒村好言屯,退休回来的老人黄清握住温总理的手,激动地告诉总理:有了党的领导,我们群众就有好日子过。去年9月份以来,由于天旱时间实在太长,种下的禾苗和玉米都干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旱情非常关注,把一车车的水拉到山区送给群众。特别是总理来到我们百姓家中一起过年,让我们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带来的阳光雨露,这个年过得非常平安和温暖。

    13日下午,温家宝又赶到巴马瑶族自治县,听取全县抗旱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实地察看供水点的供水情况,与广大干部群众亲切交谈,看望慰问正在送水的消防官兵。他高度赞扬了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自愿组成的送水突击队的工作,并向突击队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在考察中,温家宝强调:当前旱区农村工作要以抗旱为中心;首先要保人畜饮水,同时搞好春耕备耕;党员干部要到第一线,带领和组织群众抗旱,统筹调度水资源;要保证节日期间群众用水,让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从长远看,根本解决水的问题,要统筹规划水库、塘坝、水柜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要给予支持,做到来水时能存得住,干旱时能用得上,切实把这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

    温总理一番话情真意切,语重心长,让当地干部群众十分感动:“今天是大年三十啊,总理来关心我们山区少数民族的饮水问题,感谢总理!”温家宝微笑着说:“大年三十,议水大计。”大家发出一阵会意的笑声。水利部部长陈雷,国务院副秘书长丘小雄、项兆伦,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田学斌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余远辉,自治区副主席梁胜利陪同考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