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优属 没有终点的接力
去年6月,一份提高随军家属未就业补助费的报告送到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请求将生活补助费由每人每月170元提高到500元。
市委专题议军会上,禤沛钧听完汇报后,当即说:“再苦不能苦军人,再难不能难部队。”当场拍板同意报告。
该市市委、市政府把支持驻军部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6000万元,用于市国防综合训练基地建设,又划拨专款80万元筹建市地下联合指挥所,还协调各部门先后投入1000万元,修建进出民兵哨所道路和沿边巡逻道20余公里,维修哨所营房3栋。
为解决随军家属就业、转业干部安置等难题,市委、市政府多次要求有关部门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仅去年,该市一次性安排了26名随军家属就业。同时,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军嫂就业窗口,为军嫂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为鼓励军嫂创业,还出台了未就业随军家属新开办企业,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该市坚持把转业干部纳入地方干部培训提拔行列,多名优秀转业干部得到提拔重用。现防城港市所属4个县(市、区)政府中,4个团职转业干部被安排任副县(市、区)长,一批转业干部已经走向市四家班子领导岗位。近年来,90余名军转干部、60余名随军家属、300多名退伍军人都走上了合适的岗位,全市城镇退伍军人安置率达到100%,做到了部队、单位、个人“三满意”。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军徽闪耀”
“我有一群好爸爸,他们的名字叫边防警。”企沙镇华侨村小学五年级(一)班女学生钟德莲在课堂上朗读她写的一篇作文《我的爸爸》。
原来,12岁的钟德莲和8岁的弟弟遭遇父亲早逝、母亲改嫁。防城港企沙边防派出所所长知道后,主动与姐弟俩建立“一帮一”帮扶对子,担当起“编外家长”,并先后多次协调当地民政、学校等部门,为姐弟俩争取到最低生活保障金,减免了学杂费,还发动派出所干警,轮流定期给姐弟俩辅导功课。目前,武警边防支队82名官兵与105名困难儿童结对“认亲”,成为“武警爸爸”、“武警妈妈”。
今年“六一”,防城实验中学郑兴福、陈业健等20名同学,又收到驻地解放军1万多元助学金。当天,防城港军分区还向市慈善总会捐款5万元,用于救助孤残儿童。这是防城港军分区党委实施的“300爱心帮扶工程”。军分区20名团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助学100名困难学生,救助100名孤残儿童,帮扶100户贫困村民。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军徽闪耀。”今年3月25日,防城镇黄江村发生森林火灾,现场风力达到7级,防城港军分区司令员韩枫和政委马远湘亲自带队,迅速组织千余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赶赴火灾一线,经过6小时的连续奋战,终将大火扑灭,为驻地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2008年2月,防城港市遭受特大冰冻灾害,上思县50多万亩糖料蔗如不及时抢收,损失会加大。防城港军分区迅速集结500余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赶往该县受灾点思阳镇和星村抢收受冻甘蔗。7天日夜奋战,官兵帮灾民抢收甘蔗1000吨,为当地百姓挽回损失200多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防城港市驻军先后参加抗洪、抗旱、扑灭山火等救灾60余次,参加维护社会治安220余次,共出动官兵1万多人(次),动用车辆1000多台(次),抢救群众5600余人,抢救受灾山林3500多亩,为驻地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