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百色讯(记者/曾铁强 通讯员/孔林 邓雅娜 莫有合)近日,靖西县委书记黄建宁到该县“外工委”驻广东虎门工作站、驻东莞党支部等处,看望慰问在外党员,实地考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发展党员工作。
靖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约有14万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他们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该县发展农村党员带来挑战,面临着选才难、联系难、表决难的“三难”问题。该县将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活力先锋工程”为载体,推行“123”工作法,有效地保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党员和优秀人才“离乡不离党”和“流动不流失”,实现了“让党旗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飘扬”的目标。
“1”即坚持“一方为主”。坚持以流出地党组织为主,县、乡、村(屯)、驻外党组织“四级联动”开展工作。县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派出驻外工作机构,落实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乡(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发展党员和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的村设工作站,重点屯设服务点,有党员的自然屯由党员担任联络员,没有党员的自然屯由村支部下派联络员。按照“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网络建”等形式组建驻外党组织,直接对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经商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管理。
“2”即实行两地培养考察。发挥流入地党组织的属地资源优势,积极与流入地乡镇、街道、企业党组织联系、沟通,争取他们在发展对象的学习培训、教育管理、用工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发挥驻外党组织的作用,落实办公场地和经费,通过驻外党组织提供信息、办证、维权、创业等服务,增进外出务工人员对党的认识和感情。挑选一批担任中层管理人员的外出务工经商党员作为协培员,协助做好积极分子培养工作。
“3”即夯实“三大”基础。在人员对象选定上,建立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外出务工经商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务工经商党员与预备党员三个信息库。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实行“2+1”机制,对每个外出务工经商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两名培养联系人和一名协培员共同培养,向流入地党组织发放《委托培养书》,委托流入地党组织协助培养,利用网络QQ群、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现代科技手段跟踪培养。在审查机制上,实行“看培养联系人和协培员鉴定,访所在地执法执纪机关以及周围群众,与培养对象的同事、流入地党组织负责人、培养联系人和协培员谈话了解”等形式进行考察,实行务工经商地、“外工委”和流出地党支部“三地”公示,实现党员发展程序化,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