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韦寿增征地政策把握得好,工作细心,他负责的三录村和三南村共600多亩土地,在整个安德路段中面积最大、任务最重,却完成得最快、最好。
在他生命最后30个小时的回放里,我们也许能了解他的辛劳:
2010年3月28日凌晨6时起床,一直在征地现场量面积、作数据核对;晚上8时至0时30分又在家里加班。病卧在床的父亲想让儿子第二天陪同前往医院输液,韦寿增却让父亲自己坐三轮车去医院,他说目前还有两户没有签字,明天要去工地再做工作。
3月29日上午8时开始,在三南村征地。下午3时许,韦寿增在等待另一位同事下车取材料的间隙里,躺在汽车后排座位上打个盹,他的眼睛就再也没有睁开,头下还枕着工作用的资料袋……
“群众无小事,件件挂心上”
韦寿增负责的近百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有多处地质灾害和矿山。他的同事谭成望算了一笔账:9个地灾点巡查一遍需要3天,7个采石场需要2天,3个锰矿需要3天,共需要8天;按上级要求每周巡一圈,7天内要完成8天的活,还要兼顾乡里中心工作,难有时间休息。即便这样,韦寿增也毫不含糊。
2008年6月,安宁乡那冷村议论屯后山出现滑坡隐患,还在感冒发烧的韦寿增迅速赶到现场。此时的后山山高坡陡、土石松软,他只说“这里危险,让我先上”,就只身上山勘察,山上已裂开一道42米长、20多厘米宽的口子,乡里及时疏散群众。6月11日,此处果然发生大滑坡。安全返回的乡亲们看着被砸烂、掩埋的房屋不禁后怕:要是这23户115人没能及时撤出、要是韦所长在勘察途中就遇上滑坡……
韦寿增也许从没有想过这些“要是”,在他眼中,群众的事毋庸置疑永远放在第一位。正是因为如此,当安宁街居民黄暖的自留地被某单位职工侵占时,他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一次次去做该职工的思想工作。有人劝他,为了帮一个农村妇女得罪人,将来准没好果子吃。韦寿增则义正词严地说:“群众无小事,我们件件都要挂在心上,见困难就躲,还当什么党员干部?”在他的不断交涉下,这场长达3年的纠纷终于得到公正处理。
在韦寿增挂点联系的古庞村,村里的计划生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义务教育及兴边富民工程等,件件得到落实。听说采访团来了解韦寿增的事迹,村民们自发聚集在村头,细数他为村里做的好事。80岁的五保户黄庭波反复用壮语说:“小韦每周都带着菜、米、糖果来看我,还帮我上屋修瓦,这么好的干部怎么就走了呢!”
“风呜咽/ 水垂泪/ 负荷重/ 心疲惫/ 壮志未酬身先归。”壮族干部韦寿增的故事,被改编成靖西壮族同胞独特的叹唱末论,在民众中传唱。十里八村的乡亲、同事们听闻他的噩耗,都赶来同唱末论,送他走完最后一程。这哀叹身世、歌尽真情的心声每每响起,“唱不完,停不下”、“听不完,走不开”。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