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铁山港区兴港镇彬定村:完善惠民利民机制

  彬定村地处铁山港临海工业区,是北海市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是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建设的主战场。辖区落户有北海炼油异地改造、公用码头、诚德新材料等13个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彬定村党支部以“点线面”责任网络为抓手,全力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了铁山港深水公用码头正式开港、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化项目全面动工建设等,落户彬定村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建立完善党员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党员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的主人翁意识

  树立项目建设就是中心工作的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好重大项目建设的作用,既要强化党组织的核心地位,也要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自觉融入项目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彬定村通过建立完善党员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在服务项目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一是完善组织设置,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符合条件的自然村成立党小组,每一个村民小组都设立党员中心户,建立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党小组为基础、党员中心户为基本单位的农村基础党组织“三位一体”网络体系,提高党组织覆盖率,有效地加强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二是加强党员教育,增强广大党员的大局观念。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农村党员大培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进行了集中轮训。同时,通过镇挂点村领导、包村领导到村开展宣讲辅导,组织党员议案例、议发展、开展大讨论及观看大局观专题教育片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正确看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大局利益的关系,树立“港区发展我发展,港区兴旺我兴旺”的理念,坚定了服务项目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建立激励关怀机制,增强广大党员的荣誉感。认真组织开展先进评选表彰,评选出在服务项目建设中表现突出的陈锡玉、卢兆清两位党员为先进个人,对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中表现出色的3名村小组长培养入党,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已故党员黄顺堂十分支持项目建设,在他生前病重期间,党支部负责同志经常前往慰问,对他为彬定发展所做的贡献表达感谢。这位老党员因病去世之后,村党支部派员前往慰问其家属,并送上抚恤金。通过类似相关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的热情。

  二、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服务项目责任机制,着力提高服务项目水平

  征地搬迁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工作难度大,必须面对面、深入细致,而村干部少,线多(项目多)、面广,要横到边、纵到底,任务十分艰巨。为确保项目早动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彬定村把密切配合做好征地搬迁工作作为服务重大项目的最具体实践,以开展“科学发展观先锋行”活动为抓手,建立了以落户项目为主线,镇、村项目负责人为节点,村党小组联系广大群众的“点—线—面”党组织(党员)服务重大项目责任网络。点: 以镇党委作为项目服务的中心点,建立了项目建设全程跟踪服务包干责任制,镇、村班子成员和各自然村党小组党员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考核管理办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线:落户彬定村的13个重大项目都成立了服务工作组,制定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和每月工作推进表,由镇班子成员分线包干,村“两委”班子成员配合,负责协调解决难题及随时反映情况;面:在项目征地搬迁工作中,村党小组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全面促进征地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到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落实责任,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点—线—面”服务项目责任网络中,广大党员干部在征地搬迁工作中,自我加压,全心身地扑在征地搬迁第一线,与市、区、镇征地搬迁工作组同频共振,形成合力。特别是为了确保征地搬迁进度,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起早贪黑,加班加点,舍小家顾大家,锲而不舍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强力推进征地搬迁,切实做到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党员发挥作用,有效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如在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化项目征地搬迁工作中,大山村党员陈锡玉以身作则,在做好家人的工作后,又逐家逐户地做好所有亲戚的工作,从他家4户人率先搬迁扩展到亲戚22户搬迁,进而带动全村131户搬迁,成为大山村搬迁“第一人”。“点—线—面”责任网络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

  三、建立完善惠民利民机制,充分体现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的惠民成果

  彬定村党支部,始终把搭建便民平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当做一切工作的的出发点。一是完善便民设施。按照“便于组织管理、便于群众办事、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不断健全农事村办全程代理服务机制网络,延伸服务阵地,扩大服务范围。争取林业、民政、财政、农服中心、计生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农事村办全程代理服务站”,就近为群众代理低保、救济金申请发放,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办理及相关证明材料,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和各项惠农资金发放、求职登记及城镇居民医保登记等事项。站点成立以来,共接受群众委托代理事项130件,办结127件,在代理中发放的资金总额为118950元,代理工作让群众不出村就可以把事办好,还为群众节约经费2600元。二是建立“安民”措施。争取区司法局的支持,成立了村级调解庭,由村干部分片包干,对各项纠纷及时进行调解,把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努力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目前共调结纠纷38起。三是完善民主措施。在全村包括各个自然村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协调党群干群关系,保障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尤其是有效化解了征地搬迁工作的各种矛盾问题,对群众争议较大的征地款分配、土地分配、补偿标准等问题,通过召开有群众代表参与的支部会议进行讨论,化解了群众的矛盾,保障了项目征地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镇政府的指导下,大山村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对集体土地两费分配进行讨论,目前分配方案已初步形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