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超市”是一种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救助体系,它以“超市”为载体,通过收集整合社会富余生活物品并定期免费发放给困难群体,达到经常性救助的目的。从2005年1月南宁首家“爱心超市”诞生,经过六年的发展、沉淀,爱心“小超市”已成为南宁市和谐“大社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在今年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南宁市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爱心超市”的运作模式、拓展其服务功能,赋予了“爱心超市”新的内涵,使其涣发出新的强大生机,并得以可持续健康发展。
服务困难群体:“小超市”架起党群连心桥
今年9月19日,青秀区民生东社区居民曾利红走进新竹社区“爱心超市”,凭着城区发放的“爱心扶助一卡通”,没花一分钱就领到了一桶价值近60元的食用油。
这家超市是南宁市275家“爱心超市”中的一家。目前,全市已在城市社区建立了203家“爱心超市”,农村社区建立了72家,实现了社区全覆盖。
超市虽小,却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大难题”。“爱心超市”受助对象是社区中的困难低保户、大病特困人员、重残无业人员等,每户困难家庭每月可免费领取价值50元的生活必需品。在“爱心超市”历年建设中,各级党委、政府投入资金650多万元,社会各界群众捐献种类物品折合人民币近230万元,受惠困难群众近36万人次。
南宁市还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方式,让“爱心超市”的救助方式更加以人为本。如青秀区向享受“爱心超市”固定资助的困难户发放“爱心扶助一卡通”,凭此卡,困难户可去城区内任何一个社区的“爱心超市”领取自己必需的日用品。如前面提到的曾利红就是发现自己所住的民生东社区“爱心超市”没有食用油,而跨社区来新竹社区领取的。
除了提供爱心物品捐赠,社区的党员义工、志愿者、获助人员还通过“爱心超市”为辖区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提供 清洁、维修、医疗救助等各类“爱心在线”服务。现在,“爱心超市”在南宁已经成为党员和群众之间、社区与居民之间感情交流的窗口、爱心奉献的平台、社区和谐的纽带,成为了党组织和党员奉献爱心、创先争优的重要载体。
|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5]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