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平桂管理区新农村建设侧记:冬天里的“一把火”

让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坚持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为核心,为落实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平桂管理区管委主任陈远明的话,在笔者面前摊开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产业兴村”美丽画卷:贺州嘉宝食品、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贺州吉康渔牧科技、贺州金泰粮油、贺州合宝养殖等100多家农业生产流通企业,以及鹅塘镇塘面马蹄协会、沙田水鱼养殖协会、大平腐竹加工合作社等一批农民合作组织,通过订单、基地等带动示范,目前,全管理区具有区域特色的马蹄产业区、晒烟产业区、腐竹生产区、畜禽养殖区、瓜菜产业区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马蹄、晒烟、腐竹、生猪、三黄鸡、超级稻、青梅、甘蔗、甜玉米、无公害蔬菜、甲鱼、食用茶油等20多个特色名优农产品已成为30多万农民的“摇钱树”。据初步了解,该管理区农民人均收入实现了连续三年的两位数增长。

让人民群众的热情释放出来

“今年我们管理区千方百计争取成为了自治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获得了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资金800多万元,加上管理区配套资金,将连续三年每年至少投入1200万元建设村级公益事业。”11月8日,正在大平瑶族乡龙槽村为一事一议项目排忧解难的管委副主任何丽芳告诉笔者,一事一议的实施,群众的热情就像井喷一样向上飞。据了解,今年该管理区已实施“一事一议”项目57个,总投资1000多万元,受益人口达19万人。目前已全部落实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实行“保姆式”跟踪服务,村道硬化、文体活动设施、饮水工程等项目正紧张有序地推进。

“项目申请正不断地收集上来,目前我们手头上等着组织实施的项目就已经有300多项。”该管理区农业局局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廖序旺乐呵呵地说道,按这个势头,管理区的村容村貌建设必将是一天一个样,三年大变样。(黄世友 赖学奎)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