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港变化最“神速”
北部湾(广西)高分辨率遥感实验基地工程师廖永生说,从卫星近年拍摄的影像资料分析来看,他觉得在北部湾经济区中,变化最大的是钦州市,特别是钦州港的变化,可以用“神速”来形容。
廖永生解释说,从2006年10月的图来看,现在的钦州保税港区所处的位置还是一片茫茫大海。200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后,钦州开始采用吹沙填海的办法在海上造陆地建保税区;到2008年12月,保税区成立不到7个月,钦州人在海上“吹”出了一片2.6平方公里陆地(如图),创造了“钦州速度”;到2010年9月,这个海上陆地面积又扩大了2-3倍以上。而三墩岛的变化也是速度惊人。2008年以前,三墩岛只是钦州犀牛脚的一座建有一个疗养院的海上小岛;2009年,钦州港中石油三墩岛大型石油减载平台项目,在这里开始了填海造陆工程。至2010年8月,该地区已填海2平方公里,并通过由填海建成的长约13.2公里的海上道路——三墩公路与陆地接通。
南宁城市“长”得最快
记者在实验基地的墙上,看到一幅“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对南宁城市变迁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图”。廖永生说,实验基地保留了1990年国外商业卫星拍摄的影像,通过对影像GIS分析可以看出,当时的南宁城市范围还很小,城市的最边缘也没有超出南湖一带。当时南湖一带的建筑物零零星星的,不成规模,而埌东一带也还是一片绿色的坡地。
但是,到了2010年,南湖周围已经淹没在一片“红色”的建筑当中。沿着邕江两岸,遍布密密麻麻的建筑物,埌东一带已经全部被“红色”占领,整个南宁的城市面积“长大”了不止一倍。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