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兴市东兴镇河洲村位于东兴市西北面,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2050亩,现有村民648户、2347人,辖4个自然村24个生产组,居住着汉、京、瑶、侗、苗、壮等民族,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2名。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293元。村“两委”先后被评为“东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东兴镇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东兴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防城港市文明村”,2010年已基本完成自治区文明村建设,目前正在向创建全国文明村目标团结奋进。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关键,该村村“两委”班子深知建设规划的重要性,由党支部牵头,紧紧围绕和谐村屯建设的要求,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走访区内外取经,邀请专家学者前来指导。目前,该村已完成了绿色生态村的总体规划、区域产业总体布局、“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中心区建设、特色绿色生态农庄的规划设计以及新型农村家园的效果设计。提出“打造绿色农业,发展农村‘三产’,建设生态河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建立了新农村建设项目库。一是打造绿色农业。大规模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全面推广水果的无害化、标准化种植,开发特色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中草药种植和野生动物饲养。二是发展农村‘三产’。建设绿色生态农庄,开发农家乐度假游、绿色农业观光游、珍稀动植物观赏游、自然生态休闲游等乡村旅游业。目前,该村建立了河洲“红姑娘”红薯绿色产品种植标准,“红姑娘”红薯已完成注册并打入港澳市场。启动了“富裕社区”、“文明家园”及“和谐大院”三大项目建设,并已初具规模。同进,已与客商达成了投资达8000多万元的“绿洲欢乐园”项目,开展蔬菜种植和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创立了以30亩为一个单元的生态农庄的建设模式,明确了以“村委领导、公司开发、协会扶持、农户参与”的实施办法,确立了“农田变股田,农民变股民”的运作机制,力争3—5年的努力,把河洲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绿色环保、产业协调、富裕文明的生态新村。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设施可以说是阻碍河洲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此外,水利、供电、饮水、通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该村村“两委”积极联系上级各有关部门,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并且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团结带领村民出地出料、投工投劳,加大基础设尤其是交通设施建设的力度,一年多来,新修村内道路12000多米,新修水泥道路300多米,新修灌溉水渠380多米,完成了十多万元的水利设施建设,解决了180多户村民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使全村人畜安全饮水率达到30%,新建沼气池83座。经过努力,全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
为了实现科技兴村,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该村“两委”制定了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措施。2009年,该村共举办了8期农技培训班,受益群众达上千人次。同时,引导农民改良品种,建立了120多亩的水稻优质品种种植示范基地、200多亩的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和50多亩的优质水果种植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为使科技兴村能长期落到实处,村“两委”设立了科技文化阅览室,购置了电脑和1000多册农业技术书籍,开通了互联网,建立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信息平台。一系列科技进村措施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使农民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
该村村“两委”从夯实基础入手,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把河洲村建设成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此,该村以村委会为中心,在建好农村文化活动室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邀请文艺队进村进行文艺演出,组建了武术醒狮队、乡村文艺队,开展群众性的文艺活动;组建篮球队、足球队、气排球队和拔河队参加市、镇两级举行的各种体育活动,活跃了村里的文体气氛,同时,在全村范围内发放“八荣八耻”以及做文明村民的宣传资料,开展“五好”家庭、“争创三文明”和“星级”文明户评比以及“爱心助学”等活动,倡导良好的村风、民风,消除了村民的不文明行为,使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此外,该村还积极抓好河洲小学的建设,增置了了价值近万元的各类体育器材,解决了10多名贫困学生的“上学难”,在全村树立了尊师爱教的良好氛围。
由于该村村委领导重视,投入到位,选准载体,措施得力,把在几年前还是一个边远贫穷的小山村建设成为了现在边境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榜样,乡村学习的标兵,目前,该村村委还在马不停蹄开展和谐新村建设,相信不久的将来,东兴镇河洲村将会乘着东兴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东风乘风破浪,一路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