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勇于探索,敢于拼搏,奋力争先,根据“科学发展创先进,立足岗位争先锋”的主题,以及“打造推进科学发展战斗堡垒、建设推进科学发展时代先锋”的主线,紧密联系服务广西新发展和建设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新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培养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先争优活动。
一是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级高等教育质量工程 “国家级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目标和要求有效地开展了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记集体二等功;获得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等项目。
二是学科建设:以申报学位授权点为中心,重点做好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规划与建设。新增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学科建设实现了历史新跨越。
三是科学研究:继续坚持以广西地方性重大疾病如肝癌、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艾滋病等原有的科研优势为主攻方向;加大精神卫生、意外伤害、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的研究力度。2009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美国国立卫生院(NIH)项目,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18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9篇,获科研成果奖4项,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青年科技奖1项。
四是学术带头人培养:鼓励并支持中青年骨干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课题,发表高等级科研论文等,不断培养中青年人才的科研能力,让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譬如,梁浩教授紧密注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敏锐地发现“包皮环切能使男性通过异性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概率降低50~70%”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7年度十大医学发现之首。因此,他主动牵头,联合重庆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团队,共同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率先在国内开展“包皮环切在我国艾滋病疫情严重地区重点人群推广模式的研究”,这是广西医科大学首次获得此计划项目的资助,实现了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突破。为此,以梁浩为学术带头人的《重大传染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获得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拟资助创新团队,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 “广西高校杰出科技人才”、“广西高校八桂学者”、“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