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柳城县黄宜村党支部:"三比三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周芳婧

柳城县太平镇黄宜村下辖9个自然屯587户共2611人,其中党员52名。今年以来,黄宜村党支部以“三比三看”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营造出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谐快速发展,全村各项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和谐稳定的大好景象。

一、比学习,看技术高低,绘科学发展好蓝图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黄宜村党支部通过文艺汇演、集中学习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激发广大农村党员人人想优秀、争优秀、当优秀的热情,营造出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学习党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广大党员更针对黄宜以甘蔗、水果产业为主的农业实际,积极学习甘蔗栽培、水果种植等农村实用技术。先后12次邀请县农业局和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老师,开展葡萄、柑桔、甘蔗等各种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果农、蔗农的科技管理水平。同时,组织组织果农到兄弟城区水果基地——石碑平村水果基地实地参观学习水果种植技术,开阔视野,提高科技意识。为进一步整合市场信息、科技、人才和市场资源,该村党员还自发组建了水果种植协会和甘蔗种植协会,并以协会为培训基地,开展各种种植技术及产品销售技术培训,做到种植有计划、管理有规章、销售有秩序。在相互的比学赶超中,黄宜村还组织党员干部进行讨论研究,共同规划黄宜村“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形成了“重点发展南丰蜜桔、早熟柑、香柑、葡萄等1000多亩水果产业带,形成‘一屯一品’发展格局”的发展蓝图。

二、比实干,看产业规模,促结构调整上轨道

在村支部的带领下,黄宜村党员不仅比技术,还比实干,看谁家的农业产业做得好,做得大。受太平园艺场的辐射影响,近几年黄宜村温州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发展势头强劲。为进一步调整该村的产业结构,改变“一根甘蔗撑到底”的产业格局,一些依靠种植柑橘先致富的党员,自发成立了黄宜村无公害水果种植协会,并挨家挨户做农户的思想工作,引导适度规模种植发展柑桔种植。协会最初只有12名成员,均是柑桔专业大户,在他们的带动下,协会成员发展到了122户,黄宜村柑桔种植面积在短短的几年内增加了约2000多亩,每年产的早熟柑、密桔、香柑等各种优质品种销往全国各地,年收入达200多万元。为打造黄宜水果品牌,加强水果销售服务,该村部分果农还自发筹资16万元,建起一个柑桔收购市场,有效带动了黄宜村水果生产和销售。在发展柑桔产业的同时,2010年,该村党员还动员群众发展庭院经济,规模饲养黄沙鳖,带动17户群众,投资20多万元建了50多个养鳖池,放养黄沙鳖1.2万只,预计每户增收近万元。通过党员的带动作用,黄宜村已形成以甘蔗、柑桔为主,畜牧养殖为辅的多元产业结构。

三、比奉献,看服务群众,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该村党支部注重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活动设立了水果种植示范岗、科技服务岗等10余个岗位,27名青壮年无职党员参加了设岗定责活动。定岗党员自身技术优势,带动本村本屯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使黄宜村进一步形成了比奉献、比服务、带致富创先争优氛围。如黄宜村双塘屯致富示范岗黄连贵,通过几年的努力,种植优无核葡萄、柑桔等名优水果10多亩,水果年收入近8万元,成了本组小有名气的致富先锋。致富不忘乡亲,他还动员本组的贫困户黄德才种上了2亩多的葡萄,并无偿地把施肥、病虫治理、套袋等管理技术无偿地教给了黄德才,2010年,黄德才依靠种植葡萄增收2万元,摘掉了贫困帽子,盖上了新楼房。而新农村建设岗的党员则积极在黄宜村新农村建设上出谋献策,积极发动全村党员、群众捐资18万元,同时,争取国家补助30万元,组织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完成了隘计屯2公里村中主干道硬化建设。2010年,黄宜村新修提灌站1个、水渠4公里,新建沼气148座,改侧131座,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部分农户都建起了楼房,实现人均纯收入4920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