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北海市海城区驿马街道办事处:创建和谐新街道

北海市海城区驿马街道办事处地处城郊结合部。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辖2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总人口5.6万,住宅小区250个。党组织13个,党员824名。近年来,该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开展和谐街道创建活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一)以人为本,选好载体,倡导和谐新风尚。把握创建和谐街道的主要内容和标准,突出“为人民服务,树部门新风”的主题。注重循序渐进,实施动态管理,整体推进创建工作。

(二)找准优势,抢抓机遇,推动区域经济快发展大发展。发挥城郊区域优势,确定“抓住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一个特色,突出招商引资、城中村改造两个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海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三大支柱产业,努力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财政总量、民营经济、村镇(办)建设四大突破”的“1234”经济工作思路。开展了“招商引资服务年”和“解放思想大讨论”、“解放思想再讨论”活动,引进北海市最大的专业水果批发市场和隆昌市场、云南路市场、金葵市场三个综合市场,新增三产项目40多个,新建花卉、蔬菜、综合养殖等20个农业基地,带动2000多户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立体生态养殖和科技种养,有效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8%以上,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多措并举,全民动员,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随着市区迅速扩展,农村被城市包围。城中村改造不但是突破我办发展的瓶颈而且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必由之路。在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办情基础上确定“两个结合,三轮齐转”改造城中村,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对城中村实行了整村改造,1000多户农户住进花园小区。目前,白屋“城中村”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十二间屋“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在补充完善拆迁安置方案,驿马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半坡村村庄改造工作正在和群众签订改造协议中。基本实现村村道路硬底化,80%以上的村庄排水排污接入城市管网。大力抓好农村农网改造、医疗卫生 、改水改厕、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等工作,农网改造完成100%,村民参加合作医疗100%,80%以上的农户用上自来水,95%以上的农户用上卫生厕所,85%的农户看上有线电视,90%的农户安装了电话。

(四)加大投入 ,强化管理,全力打造“三土”工程。围绕创建规划,提出打造“营造社会治安净土,锻造文化繁荣的沃土,建设科技兴办热土”的“三土”工程。逐年加大投入,基本健全了“三土”建设网络。社会治安净土方面,成立治安领导小组,建立了治安联防队、铁路护路队、突发事件应急分队等治安防范队伍。村、居委会建立十户联保制度。多次受到各级表彰,年年被评为综治工作、铁路护路工作市级先进单位。目前,全办局面稳定,治安逐年好转,辖区群众安居乐业。繁荣文化沃土方面,完善文体基础设施建设。100%的村、居委会建立了图书馆和体育活动场所,其中西边垌村图书馆被评为自治区最大村级图书馆,银湾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成为周边居民喜爱的活动场所。成立了体育协会,群众性的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目前驿马村自治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又正式启动。科技兴办热土方面,建立了科普信息网站,设立了驿马畜牧兽医站,建设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培训了一批科技种养技术人员,开辟了“科技长廊”。群众学用科学技术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五)不负众望,成效明显,结出和谐新成果。一是创建成为广大干群的共同追求。创建工作始终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突破,办好事、办实事,形成了广大群众衷心拥护创建、积极支持创建、自觉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创建工作有了越来越深厚的群众基础。二是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产专业、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突破,70%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走上新的就业岗位,80%的农户有特色农业项目,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8%以上。三是村镇(办)建设水平踏上新台阶。新建、改造和整修村庄主次干道、小街小巷60余条,基本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组织实施了小区道路、住宅楼公共照明亮化工程,安装各类照明灯500多盏; 100%完成农村农网改造。四是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改厕1300多座,改水700多户,清理卫生死角21个。“共守卫生公约,共创清洁家园”成为大部分群众的自觉行动,扭转了农村卫生治标不治本的被动局面。五是服务项目建设成绩明显。严格落实项目责任,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市民生路网(一期)工程辖区7个路段在春节前通车;今年,已为8个民生路网(二期)工程路段提供施工平面,基本完成我区下达的重点项目征地任务,服务项目建设工作得到上级好评。六是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推动了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现代文明意识为主要内容的群众素质的逐步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