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张若凡
马飚主席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广西人勾勒出一幅“十二五”蓝图。对多数老百姓来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名词可能有些抽象,但也有不少细心人从报告中听出了“利好”消息,已经开始憧憬属于自己的“十二五”蓝图。
民营企业有盼头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对民营企业来说有很大的机遇。”政协委员项延满是桂林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他敏感地察觉到,政府“十二五”规划将对民营企业带来政策的倾斜。
果然,2011年政府重点工作中,明确提出“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并提出将最大限度取消民间投资限制,扩大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资金、土地、金融、税收支持。
项延满委员告诉记者,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降低了原有的基础设施、医疗、保险、网络、教育以及垄断行业的准入门槛。这样一来,民营企业的路子多了,能赚的钱也更多了。
“微型企业”有搞头
尽管没能进入两会的会场,市民梁英杰还是在网络上看完了马飚主席的政府工作报告。他希望在报告中找到政府促进创业的消息。
梁英杰目前在南宁市一家影楼工作,这两年来,他一直盘算着开一家摄影工作室,自己当老板。他说,这个创业计划已经基本成形了,工作室开展婚纱摄影、人像摄影、广告摄影等业务,招聘3~5名员工,加上店面租金、装修、器材等,前期投资不会超过10万元,可是却遭遇了创业“三无”:无资金、无经验、无关系网络。
前不久,梁英杰看到一则新闻,重庆正在推广“微型企业”,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注册资本金额50%以内的补助,还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他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遇,只可惜广西还没开展。
昨天,他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发现了相关信息,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大的微型企业,从2011年起,自治区本级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2亿元,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梁英杰告诉记者,这项工作一启动,他会第一时间报名,争取得到政府扶持,开创属于自己的“十二五”。
经济强县有劲头
谈到“十二五”,人大代表、容县县长李玉振信心十足,因为在“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中,自治区政府提出要“培育发展经济强县”,以农产品加工、特色资源开发和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打造一批经济强县。
李玉振代表介绍,容县与珠三角地区同属珠江流域,在承接产业转移上有优势。目前县里的经济开发区有116家企业,其中超过80%都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有了这样的优势,再加上自治区政府的扶持,县政府打算用两年时间打造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县。
除此之外,容县还是著名的侨乡,全县人口约80万,在外的华人华侨就有70多万,几乎达到了1:1的比例,因此侨商的投资实力不容小觑。李玉振说,县里重点建设的华侨创业园项目已经有5家侨商企业入园,随着相应优惠政策的陆续出台,这又将成为打造经济强县的有力砝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