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张若凡
他们不是广西人,却在广西干出了一番事业;他们没有当局者迷的困扰,有的是对经济发展的敏锐洞察力。在本届政协委员中,有不少这样的“过江龙”,他们在广西这块土地上有所斩获,因此积极出谋划策,希望广西的经济能更快发展。
亚洲糖王: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政协委员冯小华被誉为“亚洲糖王”,1997年在海南注册洋浦南华糖业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在广西创办广西南华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始了在广西的创业之路。
在今年两会上,冯小华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的农民很多都不愿意在农村干活了,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越来越少。他们做过一项调查,以种植甘蔗为例,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25岁以下的只占15.2%,愿意种地的多数是四五十岁的,甚至是70岁以上的老人。
人大代表、钦州犀牛角镇乌雷村委会主任邝全枝也同意这一看法。他告诉记者,他们村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在外务工,全村有800多亩闲置的田地。“主要还是经济效益不高,辛辛苦苦种一年,也就只能挣几千块钱,在外面打工两个月就赚回来了。”邝全枝说,要吸引农民回来种地,还需要政府的引导。
冯小华委员认为,这反映了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差距,年轻人更多的愿意进城打工,这是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冯小华建议,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二要加快土地流转,同时积极推广机械化、科技化。
邝全枝代表告诉记者,实现土地有偿、有序流转,农民将土地出租给有能力的人耕种,规模性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科技种田,自己既能坐享“红利”,又可以安心外出务工。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