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的“大课堂”
“在生态公园里,可以观察植物,观察昆虫,观察白头叶猴,并亲自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标本。我们还与北京、香港的师生开展了有趣的环保体验游戏。”说起去年在崇左生态公园参加的夏令营活动,江州区江南第一小学学生吕蕙还意犹未尽。她告诉记者,生态公园美丽的景色、有趣的游戏、精辟的讲课,深深吸引着青少年,这种寓教于乐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也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接受。
作为我区第一个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崇左市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已不仅是高水平科研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也是推动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重要教育基地,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大课堂”。
基地成立以来,先后举办“南疆少年走进生态公园”、中国-欧洲生物多样性项目广西示范项目夏令营、香港中文大学-江州乡村小学生迎新年冬令营等活动,来自该市各县(市、区)的乡村小学生、留守儿童、红领巾讲解员、南疆阳光少年和英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师生,聆听了世界著名科学家潘文石教授的精彩讲座,在北大附中、香港生态教育资源中心专家指导下开展有趣的生物多样性体验互动项目,感悟人与自然的快乐和谐。
“生态文明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崇左开创生态文明教育的科学实践与成果,无疑对全市中小学校素质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增强全市人民的文明生态意识,也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1996年以前被当地人称为“蛇王”的陈其海,主要以捕猎包括白头叶猴在内的野生动物为生,在基地研究人员的引导下,他目前已经成为研究基地的向导和观测助手。这位农民愈来愈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生态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他及家人。
“现在,如果有外人要来捕杀白头叶猴,当地的村民是不会让他们进来的。”潘文石教授说。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