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调查:
高技术产品少,总体竞争力弱
“十一五”时期,广西铆足劲改造提升制造业,实现了工业发展从低级化阶段向中级化阶段转变的跨越式发展。统计显示,我区六大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支柱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广西食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457.2亿元,汽车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62.6亿元,冶金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33.4亿元;石化、机械、有色金属工业销售收入分别为830.01亿元、998.45亿元和710.85亿元,正在向千亿元目标加速推进。在制造业强有力的支撑下,“十一五”期末,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059.8亿元,2010年广西工业化率提高到43.9%。
广西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吕永权接受采访时说:“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广西制造业有了长足进步,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全国名牌产品和柳工、玉柴、柳微等全国知名企业。但我区制造业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的现状没有根本性改变。”
吕永权认为,粗放低水平发展导致广西制造业总体落后。广西传统制造业企业产品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较低;大型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企业少,缺少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拥有全国名牌产品少,产业覆盖面窄;制造业产业层次低,高端、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占比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技术进步慢。以创新能力为例,2009年广西专利申请数为4277件,获授权2702件,分别占全国87.8万件的0.49%和52.2万件的0.54%;而同时期广东专利申请12.6万件,获授权8.4万件;江苏专利申请17.4万件、获授权8.7万件。我区无论是申请数还是获授权数均落后于广东、江苏数十倍。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