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黄春林接受采访。
“自从温爷爷来了后,村里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写信给温爷爷,是想让他知道现在我们村里各家各户都有了自来水,进村的道路变成了水泥路。”现在东兰县县城中学读初二的东兰县东兰镇田洞村好言屯村民黄春林说,她写给温爷爷的这封信,足足思考了一个礼拜,前后共修改了六次才写好。
黄春林在信中写道:一年来,我们好言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修建了很多家庭水柜,全屯28户家家户户架通了自来水,现在就算天再旱,我们也不愁没有水喝。县里还帮我们修建了屯里到村头的水泥路,进出的路好走了。我们屯又有4户重建了新房,您亲切慰问的95岁高龄的孙继凡爷爷在政府的支持和乡亲们的帮助下,也建起了新房,近日已欢欢喜喜的搬进了新房。他逢人就说:“这是总理送给我的新房。”
黄春林说,她写好信后就非常期待温爷爷的回信,“温爷爷太忙了,收到他的回信可能是在一年以后。”5月22日,当她得到温爷爷给她回信了,她首先就打电话告诉远在广东打工的父母,“我父母都很高兴,我是感到很意外但又不算是意外。”
黄春林告诉记者,她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了成就自己的梦想。
相关文章:
温家宝总理回信在东兰激起巨大反响
“我们的日子一定越过越好!”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许丹婷 黎攀
“总理回信了!”5月23日,东兰县三石镇巴造村管水员黄启思在轰隆作响的泵房里听到村支书黄远气喘吁吁地带来的消息时,愣了一下,立刻狂喜地跑出泵房。在巴造村集中饮水工程水源蓄水池和一片绿油油的秧田前,黄启思质朴的笑容中饱含泪水:“没想到总理这么忙,还抽出空来关心我们,真想念他啊……”
“总理回信了!”这让就读于东兰县城中学初二年级的黄春林同学既兴奋又期待,好消息也像长了翅膀般传遍东兰:“真希望温总理能亲眼看到我们身边发生的这些变化。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决不辜负温爷爷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2010年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赴广西,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给饱受旱灾之苦的干部群众送来党中央、国务院的深情关怀和亲切问候。在考察中,温家宝强调,要根本解决水的问题,切实把这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总理的话语给予干部群众极大鼓舞。东兰县水利局局长韦国亮充满感恩地说,温总理提出“来水时能存得住,干旱时能用得上”的重要指示,为东兰发展水利事业指明了方向。该县立即启动水源工程建设,致力解决群众的饮水不安全、农田灌溉难问题。群众都拿出几十年前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劲头,在政府财政支持下,大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水利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
巴造屯74岁的黄奶龙家中劳力都已外出打工,她还坚持背着小孙子,每天起早贪黑同乡亲一起披荆棘、挖土石、开沟渠。目前,巴造村已建成三面光渠道2000米,容积达3000多立方米的水源蓄水池蓄满地下水。如今,巴造村的村民们高兴而自豪地说:“再旱,我们也不怕了!”
“不仅如此,我们的生活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结起来就是树绿、路平、河通、水便四个方面。”巴造村74岁的老人黄汉凡骄傲地介绍。
——该村新种植林木50亩,2000多株榕树、羊蹄树、桂花树等将原本光秃秃的山坡装点得郁郁葱葱。
——长1.2公里、投资48万元的进村水泥路于今年3月建成,村民们一举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横穿村庄的巴造河再也不能随意肆虐,该村投资42万元,沿河道建成长长的河堤,有力解决了灌溉和汛期洪水问题。
——自从修建集中供水项目,成立管水协会,巴造村民们开始享受0.6元/立方米的生活用水和0.43元/立方米的灌溉用水。管水员只需轻松扳动阀门,生活用水就顺着水管沿坡来到山上200多立方米的水池里,经过过滤和消毒,流入全村各家各户。有了充足的灌溉用水,巴造屯今年提前20多天插上了秧,水田面积增加50亩,村民收入将有所提高。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