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新风习习遍地春 环江实施"四重家园"党建工程纪实

民族团结家园红起来

1996-2003年,作为全国惟一毛南族自治县的环江以博大的胸襟先后接纳了都安、大化、东兰大石山区贫困移民1.25万多户5.95万多人,设置209个移民场点,涉及8个乡镇56个村。由于语言、风俗习惯等存在差异,矛盾纠纷较多。如何促使移民与本地居民水乳交融、促进全县民族大团结?“打造民族团结家园新思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县委的党建工作议程。”县委副书记韦英波介绍说。

洛阳镇各村、屯党总支、党支部组织当地群众与移民开展村务联管、生产联营、文艺联演、治安联防、婚嫁联姻等活动,从而使本地居民与移民亲如兄弟。23个移民点与当地群众联合开发坡地种植甘蔗4500多亩,举办山歌会、篮球赛等民间联谊活动23次,双方互访110余次,1.2万移民与本地群众融如一家。安置在思恩镇的1万多移民与当地村民携手发展生产、共建文明,如今39个点实现屯内道路硬化,40多对当地男女青年与移民男女青年喜结良缘,250多户家庭建立干爹干妈、亲密朋友关系,撑起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天地。

县、乡镇、村屯党组织按照建设民族团结家园的精神和部署,以生产为根本、以文化为纽带、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促进各民族的大融洽。环江多渠道筹措资金9000多万元,投入移民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糖蔗、桑蚕、畜牧、林果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提高移民生活水平;组织移民与当地村民签订《和谐平安村屯公约》、《联创精神文明示范带协议》等,共创和谐家园;举办文艺联演,先后组织毗邻村屯联合举办山歌会、文艺演出、篮球比赛等大型民间联谊、文体活动200多场次,双方互访110余次,参与群众两万多人次。

和谐稳定家园稳起来

洛阳镇是环江和谐稳定家园示范点,由于地理位置、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该镇的农村矛盾纠纷很多。为破解农村矛盾纠纷化解难题,洛阳镇党委积极探索“1+3”化解矛盾纠纷新方法,即以各党(总)支部为核心,以镇、村、屯三级综治信访维稳成员为主要力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群众基础优势,构建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新格局。今年以来,洛阳创造性地成立了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党支部,由中心党支部负责做好上下左右各级党支部结对子化解矛盾纠纷的协调、管理工作,把综治信访工作阵地下移到村、社区、屯。同时,全镇13个村、社区建立起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充实村屯调解人员402人,配备党员调解员362人,形成了矛盾纠纷大联防大联控网络。

“在处理解决跨界纠纷时,我们成立调解临时党支部化解纠纷,这一招真如灵丹妙药。”洛阳镇党委书记卢永甲介绍说。去年以来,洛阳镇在调处跨村矛盾纠纷时,大胆创新,设立案件调解临时党支部,由包案领导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当事双方村党员都是临时支部成员,共同商讨化解矛盾纠纷方案、做群众思想工作,依法依规调处纠纷,案结后临时党支部才能解散。目前,全镇先后成立的18个调解临时党支部都圆满完成了调解任务。

“去年以来,县里认真总结洛阳镇的成功经验,并在全县加以推广,通过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先后排查矛盾纠纷339起,调处297起,调结246起;村级工作站受理各类纠纷679起,调解662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工作格局。”县长蒋向明深有感触地说。(廖庆凌 韦焕良 韦鹏雁 卢伟益)



上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