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观众并没注意到美术馆的“民营”身份,在此参观的韦先生一家听记者说起后有点惊讶:“看不出来啊,这个馆显得蛮专业的,还以为是公家开的。”
韦先生所说的“专业”是指展厅陈设等与国内的高规格美术馆“接轨”。 馆舍建筑面积达6732平方米,拥有1000米的展览线,有专业美展的射灯、投影仪、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和艺术工作室,“听说还有恒温恒湿的藏品库,没想到民营博物馆也能做得这么好”。
探索“以藏养藏”经营模式
9月初,邕江湾博物馆正在展出《中国著名书画九十家作品展》。展品包括徐悲鸿的《双喜图》,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这“岭南四杰”的《鸡冠花》、《报春图》、《寿石延年》、《柿子小鸟》等,也有黄胄、刘文西等“新国画”的代表人物作品。书画爱好者小林站在苏葆桢的《硕果丰收》画作前,痴迷地用手在空中比划,想像画家运笔用墨时的感觉。
这些名家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一家民营美术馆如何有实力去收藏?邬文康向记者透露了美术馆“以藏养藏”的运作模式。
首先是低价购入藏品。每年邕江湾美术馆都会邀请全国知名的艺术家来桂采风写生,艺术家往往回馈自己的作品。这样,美术馆付出几十万元采风旅程费用,就能获得市场价超过百万元的藏品。
其次是为艺术家、收藏家服务。有的艺术家、收藏家拥有多年积累,但苦于没有渠道去流通、交换,美术馆担当了艺术品的集散地,为他们开个展、搞展销,既帮助了流通,自己也能提成获利。
此外,美术馆还出面组织广西一些中小型艺术品经营企业,集资“啃”下大项目。比如合力拍下一幅很有市场前景的名画,引进书画大家来邕开笔会等。
虽然美术馆建成开放4年来,每年的“投入产出”还是处于逆差状态,但邬文康很有信心,他计划在第6个年头实现美术馆盈利,能够维持自身的运转,不再需要企业“输血”。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