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桂平讯 桂平市坚持“科技+制度”的工作思路,实施民生资金电子监管模式,将全市家电下乡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城市低保资金等18个项目列入民生资金电子监察系统监管,倾力打造“科技纠风”。
严格落实公示制度,实施“阳光操作”。该市将电子监察系统监管资金收管用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内容,完善政务、村务公开。健全市、乡(镇)、村(屯)三级公开监督保障措施,在全市18个涉农单位、26个乡镇、430多个村屯建立统一的民生资金公示专栏,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政策、资格和补贴补偿对象“三公示”,切实保障基层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在乡(镇)、村、屯组建三级信访监督网络,形成便于群众反映问题的“直通车”制度。
注重做好完善制度和加强监督工作。针对强农惠农资金、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等电子监察系统监管项目资金的运行、监管、责任追究和考核等环节,制订、细化资金监管制度和实施细则共20多项,有效促进了电子监察系统监管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同时,各单位结合实际,对上级有关制度也一一进行细化,先后制定了30多项实施细则和内部监管制度。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规范资金运行、内部监管、外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四大机制,监管工作逐步进入科学管理、规范运行、稳步推进的良性轨道,从而有效地确保民生资金按时、高效、足额拨付到受益对象手中。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下达给该市26个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的2.34亿多元资金,已全部录入电子监察系统监管。 (陈立雄 梁文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