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董文锋
8月31日,一个普通的日子。
清晨,南宁市兴宁区长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李凤花,跨上电动车,又开始了一天的社区巡诊工作,“今天去望州南社区的客车厂职工小区。”
征得同意,记者跟随前往。
“瞧,李医生又来了。”晨练的小区居民亲切地打着招呼,他们对李凤花早已不陌生。
一张小石桌,一台血压仪,一个听诊器外加一本记录簿,不需要召集,居民们纷纷围上前来。
“知道你今天要来,一直在等你嘞!”75岁退休职工赵世路,第一个坐了过来。
缠上袖带,闭紧打气,持续减压,李凤花动作迅速而麻利。
“高压130,低压80,今天血压有点高呀,赵师傅。”李凤花微笑着:“降压药还没吃吧。”
“想晚点再吃,哎……最近烦心事太多,晚上睡不好。”赵世路不停地摇头。
“啥事也不能耽误吃药啊!咱操劳了一辈子,烦心事都交给孩子们吧。”一席话,让赵世路舒心不少。
上门进行健康指导,是社区医生的职责,虽然每个月来小区巡诊两次,但仍有居民重视不够。老人梁加义就是第一次来检查身体,“因为最近总是胸闷。”
“血压、心律和脉搏都正常,就是体重超标。”李凤花取下听诊器:“帮你建立份健康档案吧,方便医生对你进行跟踪管理。以后带着健康档案去医院看病,还能避免重复检查,为你省钱呢!”
“好,好,那就建。”老梁连忙点头。
“少吃油腻,多吃青菜,多走动,能防止患冠心病。”李凤花边登记边叮嘱。
由“坐堂等诊”转为“社区巡诊”,社区卫生服务因而受到更多群众欢迎。难怪居民们都说,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时至中午,居民逐渐散去。“该上门巡诊了。”李凤花提醒记者,小区里有些重症病人行动不便,要到家里给他们做检查。
80岁的冼大爷患中风,长年卧床不起,这些天因天气炎热,背上长了不少脓疮。李凤花伏下身子正要为老人测血压,刚掀开被单,一阵阵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她却毫不顾忌。
“脓疮都溃烂了。”
冼大爷的老伴记性不好,李凤花就找来纸片,写清楚药名,并注明:碾碎,用冷开水调匀,外擦疮口;随后交给她,并叮嘱道:“下午赶紧去卫生中心拿药。”
就这样,直到下午1时,巡诊才全部结束。
“李医生,你们这行可比大医院医生辛苦啊!”回去的路上,记者忍不住问道。“9年了,风风雨雨都这样,有啥稀奇。”李凤花又露出招牌式的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