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莫艳萍
9月8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柳州成为广西第一个实现本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00%开工的城市。
为何柳州的进度如此之快?
“这与柳州市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全力保障项目用地,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探索‘政企共建’等方式有很大关系。”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保障科科长、市房改办副主任杨林说。
土地供应:创新方式 迅速落实
今年,柳州决定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3.35万套(户)。其中,新建廉租住房40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500户,新建公共租赁住房9500套、经济适用住房4400套、限价商品住房(含普通限价商品房、危旧房改住房改造)4100套,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4000户等。
“3.35万套(户),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这个量相当于柳州市‘十一五’时期5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杨林说,“这需要配套供地1400多亩,供应总量居全区第二位。”
“一方面时间紧、任务重,一方面项目建设用地不足、资金缺乏,解决不好,或将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巨大掣肘。”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说。
为确保项目用地,柳州从政府土地储备中心拿出3块地共100多亩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这100多亩地比较靠近市中心,用于廉租房建设,套数在2500套左右。”
鼓励大型企业利用自身建设用地或工业用地变性后用于建设保障房。“我们采取‘政企共建’的方式,鼓励企业出让暂时闲置不用的土地,政府评估补偿后收回,再划拨回企业,专门用于保障房建设。”杨林介绍,“柳州已经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柳钢、柳工建设了3000多套公共租赁住房。”
结合工业园区的建设,在工业园区内采取划拨土地方式,配套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目前已在广西柳州汽车城、洛维工业园、河西工业园、白沙工业园等工业园区,配套建设4000多套针对园区产业工人、新毕业大学生及周边区域中低收入家庭的公共租赁住房。
把住房保障与旧区改造相结合,对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中腾空暂不列入拆迁的房源进行改造,解决保障房土地紧缺问题。
“最重要的,是柳州市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在今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地计划外,安排了上一年度存量土地58.64公顷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有效保障了全市各项保障性安居工程迅速落地。”杨林说。
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
“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土地供应、规划许可、招投标及施工许可、投资审计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制度和程序,这对项目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在当前保障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进度全面提速的形势下,需要对传统的固定资产投资审批程序进一步改革。”柳州市相关负责人说。
柳州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列为“为民办20件实事”之一,量化考核指标,实行严格奖惩,对工作落实不到位、项目进展缓慢的,将执行约谈和问责制。
专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组织规划、环保、消防、地震等相关部门对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进行联合审批,确保项目按进度计划表的要求全力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例会制度,每月召开1-2次协调会,通报项目建设进度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