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弘扬城市精神 创新社会管理

南宁城市精神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价值

培育和弘扬南宁城市精神,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是因为,城市精神作为一种与城市共命运、与市民同呼吸的精神力量,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市民的人文素质和城市文化内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而且有利于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南宁城市精神在社会管理中起到导向作用。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旗帜,集中体现了城市的价值观念、道德素养、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它作为一个城市价值观的核心,对市民的价值追求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又对城市风气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形成城市整体的行为导向、价值导向和目标导向,是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的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南宁城市精神在社会管理中起到规范作用。弘扬城市精神,旨在以广大市民追求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种规范既是一种自我约束,也是一种社会约束,是自律和他律的统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南宁城市精神在社会管理中起到凝聚作用。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调动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城市精神是凝聚人、团结人、激励人、鼓舞人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凝聚各方力量、调动各方积极因素的重要作用。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可以进一步增强全体市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干,同心同德地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管理合力。

以弘扬城市精神为抓手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必须大力弘扬“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城市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弘扬南宁城市精神,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社会管理理念,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方法。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能帮就帮、敢做善成”,其宗旨是服务群众、造福市民。对于群众来说,就是相互关爱、互相帮助,能帮一点就帮一点,尽力而为;对于党员和干部来说,就是敬业守责、为民奉献,尽心竭力解民忧、帮民富、保民安。为此,在弘扬和实践“能帮就帮、敢做善成”南宁精神过程中,要积极构建和完善“党员带头帮、群众相互帮、机制创新帮”的新型帮扶机制,完善帮扶方式,拓展帮扶范围,提高帮扶质量,使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之中创新管理。

弘扬南宁城市精神,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会管理理念,创新和谐社区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市民生活的依托,建设和谐社区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根基于基层,其生命力也在基层。要通过建设和谐社区,在社会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作用。建设和谐社区,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做起,确定“以和谐社会为主体,以和谐邻里为载体,以居民互助为实体”的工作思路,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突出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干部和群众、居民和村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各方“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弘扬南宁城市精神,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能帮就帮、敢做善成”所包含的团结友爱精神、互助自强精神、敬业守责精神、创先争优精神,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极其重要。通过弘扬“能帮就帮、敢做善成”南宁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能帮就帮”社会帮扶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切实增强社会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和前瞻性,推动社会管理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课题组)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