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高速路铺沥青地面温度达56℃ 工人1个月烧坏2双鞋

广西新闻网记者 闭初健  通讯员 李志勇 何勤 文/图 

  

铺沥青作业。  

9月17日,河池南丹县,天气晴朗,温度35℃。

尽管已经是秋天,但天气仍然炎热,毒辣的阳光像火一样炙烤着大地。人站在太阳底下几分钟就会有眩昏的感觉。

车辆从县城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驶入了在建中的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六宜高速公路上。各种施工机器发出“轰隆隆”的声音顿时传过来,只见三四台“巨无霸”在碾压沥青路面作业。

记者来到六宜高速公路路面D标项目作业区域,施工人员正在现场铺沥青。刚推开车门,一阵热浪带着一股沥青的焦糊味顿时扑面而来。

“公路水稳层做好了,施工人员就可开始铺沥青。”路面D标项目书记李良君说,建设一条高速公路需要铺设6层。其中3层水稳,每层20厘米;3层沥青,每层4至8厘米,高速公路厚度要达到78厘米。六宜高速公路使用的是改性沥青,车辆行驶在这样的沥青路面上,比较平稳舒适,不会像车辆驶过水泥公路上发出巨大的噪声。

在施工现场,让记者感到惊奇的是,来回碾压路面的两台有9个轮子和一台前后各有一个钢轮的“巨无霸”。一台机器在前面不断地铺撒滚烫的沥青,几台“巨无霸”紧跟其后不停地碾压,来回碾压6遍才算通过。通过这些工序,一条乌黑油亮的沥青路便出现在人们面前。

李良君说,在前面铺路的是沥青铺路机;前后有9个轮子碾压沥青的是胶压机,重量达到32吨;前后各有一个钢轮的是钢轮机,重达12.5吨。这些机器24小时作业,工程进度快的时候,一天可以铺设1公里沥青路面。

站在刚铺好的沥青路旁,除了闻到沥青特有的焦糊味,还有热浪逼人。在现场作业的施工人员几乎都穿着长衫长裤布鞋,肩上搭着一条毛巾,脸上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机器作业过后,几名施工人员拿着铁铲,不时用铲子修补沥青路面边缘。记者尝试着操作一下,刚站到铺好的沥青路面上,一股灼热仿佛将鞋底烧穿,记者赶紧跳到一边。

施工员老蒋说,刚铺的沥青路面温度太高,一班下来,衣服都被汗水弄湿了。一个月下来,还要换一二双解放鞋,这些鞋子不是被磨破,而是被“烧穿”。

“高速公路铺沥青,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很辛苦。”项目副经理夏成说,铺设路面的沥青都是调配好的,对温度要求也比较高。温度太低无法粘连,铺到路面上时温度要达到170℃才能铺上去。而旁边路面的温度也达到56℃。现在天气炎热,在这样环境下作业,艰辛可想而知。但现在工期紧,再苦再累,施工人员都得坚守岗位。  

采访心得

“困难有多大,干劲就有多大。”在六宜高速公路3天的采访,让人感受最深的不是天气的炎热,到工地采访的辛苦。而是六宜高速公路的施工者在更多的困难面前,他们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十足的干劲。

建设六宜高速公路所经路段,大多以山多地险闻名,群山延绵,地势陡峭,一些重要施工点就位于群山间的深坳里。像在拉会高架大桥在建设中,如何在陡峭的山岭之间开设施工便道,如何合理规划,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将便道的坡度减缓,方便机械台班施工,曾使工作面的铺展一度陷入困境。

天气持续干旱时期,技术人员甚至要翻山越岭,到几十公里外寻找水源。

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豪情满怀的施工人员在坡陡路峭的山岭间不分昼夜地工作,中餐、晚餐在刚开设的便道旁解决。最紧张的时候,中午都无暇顾及吃饭。在施工队许多人一二个月都无法回家一趟。但施工队员肩挑重担,无怨无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