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六宜高速路拉会高架大桥建设场记:高山天堑架飞虹

雄伟的拉会高架大桥是同类结构中广西第一、亚洲第二高架桥。记者 谌贻照 摄

广西新闻网记者 谌贻照 通讯员 韦小强 何勤

在河池,最高的载人电梯不在繁华的都市,而是在该市金城江区侧岭乡的崇山峻岭间,在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组织施工的六宜高速公路拉会高架大桥上。

9月22日,记者来到即将完成桥面施工的拉会高架桥桥面,从离谷底138米高的主墩上端,乘坐这座“野外电梯”缓缓而下,惊心动魄间,桥下拉腊村美丽的田园诗画在眼前徐徐展开。陪同采访的施工方负责人、广西路桥建设公司项目部经理黎卓勤“指点江山”:他们负责的标段,要在不到6.5公里的河谷山崖间,建设起7座大桥一座隧道,除了700多米的平坦地面施工,其他全都是在崖高、沟深、林密的山岭间施展。

电梯到达沟底,看到记者一次次仰望从苍穹上横空跨过的桥身,施工现场负责人赖俊钢告诉记者,这是广西在建最长、最高、最弯的公路大桥,全长1020多米,桥面至地面最大高度约为138米,相当于30多层楼高,桥弯半径已是桥梁建筑的技术极限。大桥建成后将成为同类型结构广西第一、亚洲第二高架大桥。

从2009年3月开始,建筑机械隆隆推进,建设者们满怀激情日夜奋战,昔日寂静的高山深涧沸腾起来。开工初期,一连几个月阴雨绵绵,泥泞的山路崎岖难行。刚进场的小伙子赖俊钢,主动要求参加施工便道攻坚突击队。他跟队员们在坡陡路峭的山岭间日夜奋战,中餐、晚餐在刚开设的便道旁解决;半夜,奋战在浇注高墩混凝土的一线;清晨,他那敦实的身影又出现在热火朝天的早班现场。短短1个月里,他们就打通了主桥所有的施工便道,整出一条通达顺畅的工程施工“生命线”。

桥墩一节节升高,桥面一米米延伸,赖俊钢也在艰苦的磨炼中一步步成长。施工员-桥梁组长-工区长-项目副总工-项目副经理,两年时间,这位腼腆的“80后”已历练成为指挥若定的新一代广西路桥建设者。他与同事们不仅在这座气势恢宏的工程中高质量创造了以7天为一周期、每周期浇筑一节6米高墩身的“拉会速度”,还通过现场技术攻关,创新科学的施工工艺,攻克了广西高墩施工和弯桥挂篮安装两大技术难题。在广西大学专家指导下,他们与项目业主方共同开展拉会高架大桥薄壁空心高墩施工阶段温度裂缝控制及温度效应研究,这一研究成果为同类高墩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并将弥补广西乃至国内高墩温度应力规律与分布模式研究的空白,创立了广西高速公路建设科技创新的“拉会高度”。

工地上的进度表记录着拉会高架大桥频传的捷报:5月12日,第一主墩完美实现全幅封顶;7月3日,第二主墩全幅封顶;7月26日,第三主墩全幅封顶;8月16日,路桥建设者打造出大桥第一墩全幅0#块,开始了挂篮施工攻坚;9月22日,大桥右幅桥面正为次日全面连通做最后冲刺……

记者站在大桥南端高山上向北俯瞰,桥面上焊花闪烁,巨型的吊臂在来回转动,工程车在沟底久旱的施工路面上来回穿梭。拉会高架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跨在碧绿的群山间,秀丽的山河由此变得更加壮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