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孩子有地方玩了
项目启动后,最开心的莫过于留守儿童。中心小学六年级女生小卿一边下棋一边告诉记者,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她从小跟爷爷生活,每天放学后,一个人回家做饭、一个人看书写作业、一个人睡觉,孤独无人述说。现在好了,可以和小伙伴在少年宫里学下棋、书法、跳舞。最关键的是,这都不要钱,不增加爸妈的负担。据了解,金陵中心小学在校学生1100多人,留守孩子约占30%,孩子放学后的监管问题很让学校操心。
据了解,乡村学校少年宫地点就设在校内,每天下午放学后到傍晚6时,学生都可以去玩。各地开设的项目有所不同,主要根据学校老师的特长及各地的风俗开设,在金陵镇乡村少年宫教书法的梁老师,平时就练了一手好字,在镇上写了20多年对联。
村里孩子也玩“高科技”
“村里的孩子放学玩什么?要么在外面乱跑,要么玩泥巴。”说这话的是金陵镇中心小学数学老师卢静忠,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该镇乡村少年宫科技班的辅导老师。科技班有价值4000多元的“玩具装备”,其中的鲁班机床、百拼电子机,每套数百元,许多村里孩子见都没见过,“家长更不可能帮孩子买”。而今后,孩子们每天都可以在学校的少年宫科技班里玩。
“越是乡村里的孩子,对高科技越是有兴趣。”百色田阳县头塘中心小学校长周秋梅说,从2006年起,学校开始把城里孩子爱玩的机器人项目引进学校,此后两次在广西机器人大赛中获奖。数年来,他们都是获奖者中唯一来自农村学校的孩子。周校长说,由于资金限制,很少乡村学校能开展比较“烧钱”的科技类项目,她希望,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推广之后,有更多的村里孩子能参与这些对开发智力、提升创造力很有益处的项目。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