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加快建基层文化设施 公共服务中心覆500个村

仁里村图书室的“热门书架”读者很多。

广西新闻网记者 甘宁 文/图

想打球没场地,想看书没书店,想看戏没剧院,农村贫乏的文化生活是许多农村青年奔向城市的原因之一。不过,这种情况在近两年有了很大改观,随着广西文化惠农工程的建设,打球、阅读、看戏等,在许多乡村成了寻常的文化娱乐。9月27日,记者走进金秀瑶族自治县的边远山村,感受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图书馆里什么都“问”得到 

金秀桐木镇的仁里村,有个宽敞明亮的图书室,两边墙上立着高高的书架,排满了各种图书。村支书李鹏福正把最“热门”的书刊放到最显眼的陈列架上,方便乡亲们翻阅,“这里有5000本书,不把这些最实用的书摆出来,他们自己找要费蛮多时间呢”。

最热门的是哪些书呢?记者一看,有职业技能教育系列,教农民如何做水电工、泥瓦工、宾馆服务员,还教他们如何找工作、注意安全生产、进行劳动维权等。这类“进城打工指南”很受欢迎。被翻阅更多的是种养技术类,有科学施肥、养鸡、养牛,防治猪场常见病,这些书由于看的人多,页边都卷起来了。另外一类书是保健育儿类,浅显易懂。

这三类热门书反映了农村最迫切的知识需求。李鹏福说,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需要就业指导;留守村内的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家务农,最想解决的就是种养难题;还有很多打工妇女回乡生孩子,急需育儿知识。

村里一对夫妇打工回乡,想搞蝎子、山鸡等特色种养,但却不知道如何繁殖用作食饵的黄粉虫,到处打听都没有懂行的人。一天下雨时夫妇俩到村头图书室逛,书架上就赫然摆着一本《黄粉虫饲养技术》。

尝到甜头后,利用图书室的村民越来越多。李鹏福有板有眼地进行图书借阅登记,他说:“有的书太好用了,就怕有人借走了不还啊。”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