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文化学者关注博物馆运营管理和文化产品创意开发

  2011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在南宁举办,本届主题为博物馆运营管理与文化产品创意开发。图为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会上发言。广西新闻网记者 邓昶摄

  来自东盟国家的嘉宾在2011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介绍各国在博物馆运营以及文化产品创意开发的经验。广西新闻网记者 邓昶摄

  来自东盟各国与国内各省的博物馆馆长、文化专家在本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面发言。广西新闻网记者 邓昶摄

  广西新闻网南宁10月19日讯(记者邓昶)10月19日举行的2011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以博物馆运营管理及其文化产品创意开发为主题,探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的博物馆在免费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如何进行运营管理,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并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博物馆间的产业交流与合作。

  博物馆是一个民族或地区集中收藏、研究、展示自己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所,在展示、传承文化的同时,博物馆应如何挖掘自身潜能,以更有效的运营和更吸引人的文化产品带动其良性生存,是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由此,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共同制定了今年的论坛主题。本届论坛期间,将有来自东盟各国的文化官员、博物馆馆长、专家,及我国的国家级、省级博物馆的馆长、专家出席,他们将就“经济全球化、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博物馆运营管理”、“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开发”和“关于国际间博物馆合作交流的建议”等议题展开讨论。

  目前,由于免费开放工作的逐步深入,博物馆管理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譬如机制改革迫在眉睫、经费保障机制尚待健全、博物馆体系急需优化、陈列展示和服务质量亟待提升,以及文化产品难以满足观众需求等。

  同时,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博物馆建设正处于一个高潮阶段,所以,如何提高博物馆运行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如何推动博物馆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尽快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如何体现区域文化发展的共同诉求,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博物馆间的合作与交流,这是本届论坛所关注的内容之一,这也是保证博物馆免费开放成功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在今年10月10日举行的中国-东盟(10+1)文化部长会晤中指出,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20年来双方关系从对话伙伴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使中国-东盟的合作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亮点,而把握时代脉搏、实现创新发展成为中国-东盟文化合作的优先方向。这也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博物馆的创新交流与合作机制,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条件。2011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的主题也是在正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一步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发展的背景下,将积极创新文化合作的形式,充实文化合作的内涵,提高文化合作的效率,深化中国和东盟双方文化合作,才让区域文化合作显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中国和东盟国家人口达19亿,约占世界的1/3,中国与东盟各国拥有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丰富文化遗产,彼此尊重、相互欣赏、和而不同。当前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一步加深,区域文化合作的发展在努力追赶政治、经济的步伐,东亚急需提升自身文化凝聚力与竞争力,并作为一个一体的区域被世界认知与接纳。通过举办每年一届的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使中国—东盟的文化与产业合作在保护、发扬各国原有文化遗产与文化多样性基础上,努力挖掘彼此文化的渊源和相通之处,扩大彼此文化认同区间,逐步形成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身份,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之间实现深层次的互通共鸣,最终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产业间的深入交流和紧密合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