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物流合作论坛综述

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信

“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是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高层次论坛。本届论坛提出中国-东盟物流合作战略,协调各方共同建立中国-东盟物流体系,整合中国-东盟各国的通关、物流服务和配套服务资源,对进出口两地的通关、物流业务进行一体化操作,大幅度减少企业物流成本,促进内外贸差异化的缩小,减少各国通关贸易差异对跨国贸易的影响,提高企业贸易便利化程度等。

与会专家深入中国-东盟现代物流的各个层面,对中国-东盟现代产业与现代物流的发展路径进行剖析和解读,来自中国-东盟各国的政、研、学、商一起,共同奉献对中国-东盟现代产业与现代物流互动发展的真知灼见。

物流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支撑系统,是中国-东盟区域经贸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推进中国-东盟物流一体化进程势在必行。

物流一体化是合作前提

论坛代表一致认为,构筑中国-东盟发展新平台,需要加快中国-东盟物流一体化进程。中国-东盟物流一体化已成为推进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良性互补的必然需要与前提。中国与东盟经济既具有互补性,也具有相似性;同时,中国-东盟物流发展也既面临机遇,又具有挑战。

近几年来,经过中国-东盟各国政府和相关组织的努力,在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中国-东盟各国在跨境运输和物流高效便捷方面不断取得长足发展,有力推进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但中国-东盟自贸区在物流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地区缺乏统一的物流标准、物流行业人才不足、物流信息手段落后、通关效率较低等。这些问题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经济一体化和竞争能力的提升都产生了很大制约。

因此,我们要以中国-东盟物流一体化为突破口,消除贸易壁垒,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内部产业和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加快经贸信息和文化交流,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物流快速发展。一是建立由各国政府牵头的区域物流合作协调机制,消除物流业发展的行政、区域壁垒,努力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二是加快组建区域跨国物流协会或商会,充分发挥跨国物流行业组织在行业管理与协调方面的特定作用。三是积极培育区域现代物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共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为了加快发展适应跨国经济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需要协调一致,结合协会力量,在土地、税收、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物流企业相应扶持,便于各企业在区域内布局、成长,完善区域供应链管理系统,支撑沿海联动产业系统、陆路走廊系列产业集群的形成,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