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5000万百姓的健康路
——广西卫生事业发展谱写惠民答卷
广西新闻网记者 董文锋
广西卫生事业发展所走的这条道路,可谓征程漫漫,上下求索。
作为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省区,农民占全区人口的大多数。而2005年广西新农合工作试点才覆盖15个县(市、区),参合率仅为57.7%,到2011年,全区参合农民已达3900多万人,参合率高达96.2%。
与其他省份不同的是,广西特殊的地理区位客观上造就了高发的出生缺陷。2005年,全区出生缺陷率高达22.98%。,通过实施免费婚检和综合防控,出生缺陷率已下降到目前的16.43%。,累计减少出生缺陷患儿7500多人,居民健康状况创历史最高水平。
卫生事业是惠民事业,其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撑。与2005年前相比,广西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从20.3%增加到现在的42.58%,而个人卫生支出比重却从56.87%下降到39.7%,人均期望寿命达73.29岁,老百姓负担明显减轻。
几段被数字串联起来的统计,看起来有些乏味枯燥。而当我们真正了解它背后的含义,了解在推进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广西所付出的努力,我们就能体会到它的分量。
保基本:织就医疗惠民网
卫生事业尤其关乎民生,牵动民生。
人民健康,事关民族发展、国家兴衰,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成为全区卫生部门的重要职责。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就是要通过全民医保,降低个人医药费用。
近几年,广西扩大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参保人数达940万人,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并且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
新农合在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西农民参合率逐年提高,到2011年,全区新农合参合农民达3900多万人,参合率达到96.2%,而且门诊统筹的覆盖面已扩展到全区范围,逐步实现了参合农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夙愿。
为提高保障能力,广西逐年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的补助标准。
对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70元提高到现在的200元,对所有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比2008年提高了4万元。
目前,广西拥有5级卫生机构3.2万多个,床位14万多张,全区年诊疗人次达1.41亿,再加上以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新农合以及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真正为老百姓织就了一张医疗惠民便民网。
|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