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带来新希望
圆梦人物:黄女士
南宁市民黄女士为方便上班和小孩读书,打算在凤岭片区内申请廉租房,但她心里有个结:按照政策,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要转入公租房居住,但到时如果她所在城区没有公租房,而要到其他城区申请,她的工作和小孩读书咋办?
黄女士的疑虑,很快得以消除。她在凤岭北路南面保障性住房项目现场看到,这个项目共分三期,采取混搭的模式进行建设,一期、二期建设廉租房,三期建设公租房,“住进这里,可以在小区内直接从廉租房转到公租房,真方便”。
混搭建设模式,就是在同一项目内建设廉租房、公租房等几种类型保障房。专家认为,混搭建设,让不同层次的保障对象一起居住、生活、交流,利于小区文明的提高,利于社会管理与和谐稳定。同时,还利于各城区保障房的科学分配,中低收入群众可以就近解决住房问题,方便工作生活。
记者从凤岭北路南面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设计效果图看到,小区的户型设计很人性化,有单间、一房一厅、两房一厅等户型,面积40~60平方米不等,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中低收入群体居住。
政策看变化:南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混搭建设,还灵活运用自建、代建、配建、改建、改造、购买、BT(建设—移交)、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等方式,加快项目建设,扩大保障房覆盖面。目前,南宁市率先在全区构建起一个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限价普通商品房、危旧房改房改造、拆迁安置房等在内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框架,保障房项目科学分布在市区东西南北中各个方位,成为广西保障层次最完备、保障量最大的城市。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5]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