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宁讯 (记者唐正芳)五象新区要建文化产业城,南宁迎来了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历史性机遇。11月10日记者从统计部门了解到,2010年,南宁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29%,尚有潜力可以挖掘。业内人士建议,南宁应依附其作为全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少数民族聚居地多,与东盟各国经济文化交往密切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产业门类已基本完备
“文化产业”几个字似乎离普通老百姓较远,但其实就在身边,如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兴安的乐满地等都是文化产业的内容之一。
据业内人士介绍,文化产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像桂林《印象·刘三姐》自2004年公演以来,迄今已演出2700多场,观众达560多万人次,票房收入10亿元左右。在北京,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1%,深圳也已经达到7%。经验说明,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是非常大的。
南宁文化产业门类基本完备,已形成新闻出版业、艺术表演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文化娱乐业、会展广告业、文化旅游业等,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初步建成。其中,文化产品制造业仍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家用音响设备制造、书报刊印刷、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较大,占去年全市文化产品制造业增加值的85%。
据统计,2010年南宁共有博物馆5家,网吧673家,出版社9家,广告公司2022家;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全年举办文艺演出2171场,观众324.3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20家,全年放映电影8.6万场,观众735万人次。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7.08%,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95%。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