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首府22万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南宁找到"家"的感觉

  义工志愿者在给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咨询服务

广西新闻网记者 蒙进煌

  民族团结一家亲

  市登记在册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达22万人,占到了登记在册总流动人口的42%。尽管来自区内外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信仰背景,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来到南宁,却能找到“家”的感觉。

  11月17日,记者走进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发现这个“家”里,处处洋溢着民族融合的氛围。

  姐弟俩属于不同的民族

  在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的墙面上,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黔桂一家亲,和谐苗壮情”。锦旗上的落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王余萍,壮族;王余鑫,苗族。“他们是姐弟关系,却是不同的民族。”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小黄讲起了锦旗背后的故事——

  去年,大学刚毕业的贵州女孩王余萍,在南宁的一家广告公司工作。10年前,他们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只身到广东打工,也不知道现在何处。12岁的弟弟一直在广西钦州外婆家上学,但是外婆也年逾八旬,难以照顾弟弟。今年8月,弟弟王余鑫来南宁找姐姐,快开学时,外婆却卧病在床。弟弟无法回去上学了,只好想办法留在南宁找学校。

  “临近开学了,弟弟上学的事该怎么办呢?我每月的基本工资也仅800元,而弟弟上学一个学期的费用至少也要4000元。”王余萍因此很忧愁。

  王余萍于是找到了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中心工作人员黄朕成辗转联系,终于联系到一家民办学校。黄朕成登门找到校长,说明缘由。没想到,学校校长考虑后爽快地答应,让王余鑫到他的学校继续上学。不仅如此,学校还免去了王余鑫4000元的费用。“我只交了1000元,就把弟弟送进了学校。”王余萍高兴地说。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姐弟俩属于不同的民族时,王余萍说:“我随妈妈,弟弟随爸爸。”在王余萍看来,姐弟俩属于不同的民族不足为奇,各民族本来就是一家人。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