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来的孩子圆了上学梦
在华衡小学,还有不少随父母来南宁务工的少数民族学龄儿童,今年10岁的回族儿童马宝就是其中的一名。2009年7月,谢华娟在街头发现,一位小男孩和学龄前儿童在一起玩耍,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读书。谢华娟马上进行了调查,原来马宝2007年随父母从甘肃省广河县来到南宁务工,由于户口不在本地等原因,到了读书年龄也没有入学。
为了马宝能够正常上学,谢华娟带着马宝联系了附近几所学校,最后华衡小学的苏校长表示接收。随后又找到南宁市民委、西乡塘区政府及城区教育局进行了汇报。就这样,8岁的马宝进入华衡小学读一年级,学杂费全免。入学一星期后,马宝和妈妈、姐姐高高兴兴地找到社区,送上了一面写着“热情服务回民同胞”的锦旗。
在解决了马宝的读书问题后,谢华娟书记还在社区给马宝的二姐找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
华衡小学苏金水校长说,学校每年都会接收几十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他们很多都是少数民族的。对这些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的学生,全部免费入学并免杂费,每年还选出多位学生申请困难补助。
“民族之家”聚深情
中华中路社区地处火车站繁华路段,人流量大,流动人口多,少数民族占社区总人口的25.5%。多年来,谢华娟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各少数民族同胞尽快安置下来。
在南宁,近年来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南宁经商。为了让他们安居乐业,2010年6月,南宁市民委建立了全国首家市级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下设10个社区民族之家,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中华中路社区就设有一个。谢华娟书记说,社区民族之家主要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房屋租赁、法律援助、子女入学等一站式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仅10个社区民族之家,每年就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提供优生优育服务5500多人次、就业帮助6330人次,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解决住房问题14700多人次,帮助安排就业经营2100多人次。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