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胜各族自治县作为全国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改革试点和广西中小学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县,近年来学校教学条件得以改善,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备课网络化、教学多媒体化,师生精神面貌一新。记者 黄耀高/摄
广西新闻网龙胜讯(记者 骆展胜 通讯员 石修雄 周恩平)“请先回避一下,老朱这几天闹肚子,我再给他翻翻身,清洗一下。”11月16日,走进龙胜各族自治县侗家女杨海英家,记者目睹最近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她,8年来对瘫痪在床的汉族前夫不离不弃的感人一幕。在龙胜这个苗、瑶、侗、壮、汉各族杂居的桂北小县,多民族家庭比比皆是。杨海英笑言:“我现在的老公姓潘,壮族人,3个民族一个家;在龙胜还有5个民族一个家的呢!”
杨海英“带着前夫改嫁”曾感动过无数人。她的前夫因车祸成了植物人,街坊们都劝她改嫁,可她对外总是那句话“再嫁也行,但我要带上老朱!”后来,憨厚的老潘因妻子去世,不久便带着两个孩子走进了这个家。“县里很照顾我们,去年安排老潘在县城做清洁工,最近还给我家安排了一套廉租房,我很知足,我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受益者。”杨海英说。
顺着当地人指引,记者随后找到泗水乡里排村5个民族一个家的侯正荣家。78岁的侯老说,泗水是瑶族聚居乡,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此地,龙胜是党的民族政策首次提出并加以成功实践之地,“红军绝对保护瑶民”的承诺还镌刻在村旁的飞来石上。“我家9口人,苗、瑶、侗、壮、汉全有,每年要过十几个节日,一家人彼此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尤其是我那个汉族‘湘妹子’弟媳,只要他们夫妻从广东打工回来,每餐菜里的辣椒就会多放些。”侯老的大孙子侯光祖风趣地接过话茬。
“作为新中国首批5个民族自治县之一,60年来,龙胜靠什么让各族群众这般团结?”县委书记唐天生说:“靠民族平等。”
县长王少荣则坦言:“我是侗族人,县里干部基本上是按各民族人口比例来配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扶贫开发投入,我们一直坚持向少数民族乡镇倾斜。各族群众心气儿顺了,脱贫致富的劲头就足了,和睦相处顺理成章!”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龙胜,由于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如今,山区群众学会了将民族文化转化为旅游资源,将山里自产的“土货”就地卖出了好价钱。在里茶村排坊苗寨,歌舞队给一拨刚进寨的深圳游客敬完迎宾酒后,队员石秀英告诉记者:“歌舞队28人来自每家每户,村里前几天才分了第三季度的旅游收益,每户分得2000元。有客来,唱着山歌搞旅游;无客时,养鸡种果待客到。”末了,石大姐以一首山歌唱出了17万龙胜各族儿女的心声:“民族政策好处多,甜了各族心窝窝;唱歌敬酒能挣钱,农家越过越快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