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钦州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寇兴广在钦北区板城镇屯车村参观并指导工作。广西新闻网记者 陈琳燕摄

屯车村的“天网”实时监控6个自然村的治安状况。广西新闻网记者 陈琳燕摄
广西新闻网钦州12月28日讯(记者 陈琳燕)12月26日,钦州召开全市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和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及钦州市委四届三次常务会议精神,学习和推广钦州市钦北区村级综治组织建设经验,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钦州市社会管理创新上新的台阶。
今年3月份,钦州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携手共创平安和谐家园活动以来,各县区各部门认真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突出抓好警务机制改革,重点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切实增强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
钦州市今年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在钦州城区和钦州港区设立固定警务站9个和流动警务站4个,配备公安民警、巡防队员400多人,实行全天候执勤,零距离服务。警务机制改革有效提高了街面见警率,对遏制街面“两抢一盗”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专门成立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治,使“黄、赌、毒”问题得到有效的遏制。据统计,1-11月份,钦州市立刑事案件7260起,同比下降17.4%,破获刑事案件2800起,破案率38.6%,逮捕犯罪嫌疑人1928人,查处治安案件18297起,同比上升28.8%,其中查处赌博、吸毒、卖淫嫖娼等黄赌毒案件1000多起。刑事案件总数及“两抢一盗”案件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钦南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投入近30万元用于社会管理创新基础建设,重点加强社区“一支部、两委会、两室、两站”的建设,在城区组建8支社区治安巡防队,进一步提高基层治安防控能力。

钦州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寇兴广与板城镇屯车村治安巡防队成员握手交流。广西新闻网记者 陈琳燕摄

购买电动车便于治安巡防队开展工作。广西新闻网记者 陈琳燕摄
钦北区为了应对各种突发群体性事件,从区直有关部门抽调120人组建维稳应急大队,投入20多万元统一购置服装和装备,由公安民警负责训练和协助日常管理。值得一提的是板城镇屯车村委,通过充分发动群众,集资30多万元,重新建设村委办公楼,购买4台电动车,组建村级综治工作站和治安巡防队,并在村中安装15个视频监控探头,实时监控全部6个自然村的治安状况,以实际行动创新社会管理。
灵山县今年投入近500万元,用于“天网”二期建设;投入近百万元,用于警务机制改革,并把镇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经费27万元列入预算。最近,灵山县财政还拿出15万元,专门用作村级综治维稳信息员补贴经费。
浦北县大力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2011年7月,浦北县成立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小组。县委常委、政法书记,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全县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钦州港今年投入1840万元用于惠民工程,为3746户6104人办理低保和发放生活困难补助,18700名农民免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辖区农村籍学生全部免费就读钦州港高中,让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钦北区大寺镇充分发挥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作用,今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81起,调结267起;灵山县烟墩镇创新工作方法,每季度轮流从各村抽调3名村干部到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协助调处矛盾纠纷,确保钦陆高速公路、黎钦铁路复线等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截止11月份,钦州市共排查矛盾纠纷6050起,调处5999起,调结5681起,全市无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