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载“创卫”之路
每天凌晨4时,西乡塘区环卫处的年轻女工阮丽华都准时出现在寂静的街道上,路灯将她身上的黄马甲照得分外耀眼;
清晨7时,600多辆“阳光早餐”小推车陆续出现在南宁街头,每天约为市民提供15万份安全营养的早餐食品;
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而出,分布全市的10个水质监测点,确保南宁水质总合格率在98%以上;
晚上10时,中山路小吃街人头攒动,吃完了热腾腾的小吃,人们习惯性地前进几步,将筷子和塑料碗扔进巨大的绿皮垃圾桶里。
城市面貌是城市精神的集中表现。12月20日,南宁市首次摘下“国家卫生城市”的桂冠,在此之前,南宁市已经为此努力了17个年头。多年来。该市共投入300多亿元资金,建设了400多个项目,实施了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绿色工程等系列环境治理工程,扎实推进防内涝、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通过“城乡清洁工程”、 “穿衣戴帽”工程、“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对市容市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当清洁工程成为城市管理的常态,市民也逐渐养成了讲文明、爱卫生的良好习惯。如今,南宁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创二十年来最好水平;市区环境空气全年优良率达到99%,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各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三。洁、齐、美的人居环境赢得了中外游客赞誉。
做绿色文章 造“森林城市”
“出门就见绿树,不用爬山远足,也能享受天然氧吧。”80岁的黄二妹把自己长寿的秘诀归因于家住南宁。
2005年以来,南宁每年组织实施“种大树,大种树”活动,坚持每个市民每年在市区种树1株,累计建设森林街道45条,共230公里;建设森林公园15个,共1330万平方米;建设森林单位庭院783个;建设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和隆安县等6个森林县城。至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43.6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36%、绿地率35.1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5平方米。国家生态最高奖“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实至名归。
在创建森林城市中,南宁市大力实施城市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农村森林工程、水系森林工程、生物多样性森林工程,在全市建立了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的森林体系,营造出“森林城市”、“中国绿城”、“中国水城”、“生态宜居”、“生态家园”、“兴林富民”六大特色。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除了广种绿树,南宁市还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全市6个县全部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其中,位于大石山区的马山县弄拉屯摸索出“山顶林,山腰竹,山脚果,地上粮,低洼桑”的立体生产模式,武鸣县濑琶村则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