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近年关马山特贫村喜事连连 公路通了致富路子更宽

广西新闻网记者 潘登 

  11日早上,山里寒风料峭。在南宁开自治区“两会”的蓝艳娥,心里却暖洋洋的。她起了一个大早,顶着寒风匆匆往村里赶。

  作为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龙那村委主任,自治区人大代表蓝艳娥一定要回家看看。因为,当天又有一件喜事办成了:由南宁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援建的村篮球场落成。

  汽车在起伏的山间公路穿梭了10多分钟,下了盘山公路,眼前就开阔起来。篮球场就建在村完小门口,看着崭新的篮球架,以及孩子们在球场里蹦来蹦去,蓝艳娥笑得合不拢嘴。

  “修了篮球场,外出打工的村民都盼着回家呢!”蓝艳娥说,他们正计划组织村级运动会,让大家好好乐呵一下。

  对蓝艳娥来说,今年可谓喜事连连。除了篮球场落成以外,进村公路也通了。今年1月才建成的盘山公路,尽管路面不宽,也只有7公里,但改变了龙那村没有公路的历史。

  龙那村,马山县大石山地区的特困村,人均不足7分地。不少农家的男孩,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选择走出大山去打工;而女人们则选择留在家喂鸡养羊。

  记者了解到,过去因为没有公路,外人谈“龙那”色变,就算骑摩托车也要走上近1个小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我们养的鸡,现在是坐在家里等人来收,价格可以达到15-16元/斤。”身兼里当鸡协会会长的蓝艳娥欣喜地告诉记者,路通了,他们致富的路子将更宽,现在她根本不用把鸡运出去卖,有一些供不应求。下一步,他们考虑扩大养殖规模,把品牌打得更响。

  每一年,自治区都会不断地完善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道路建设,改变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去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修建屯级道路2000公里,让不少贫困地区获益。 

  “今年修了3条通村公路,62条通屯公路。”里当瑶族乡乡长黄新恒称,他们是贫困乡,路不通,贫穷的面貌就无法改变,今年这么多条路开通,这得益于南宁市民族乡基础设施的投入。

  “农村路,其实就是致富路。”在今年的“两会”上,蓝艳娥建议并期待着,希望能够把公路修到更多村里去,还要修到的更远的坡屯去。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