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跨国生意”好忙碌——东兴京族同胞的别样年味

广西新闻网记者 李启瑞 钟桂发 黄兴忠 通讯员 陆俊菊

尽管出入经常开奔驰,东兴市江平镇 尾村京族村民吴卫军总是强调:“我是个京族农民。”

在这个4700多人的小村庄里,有一半多以上村民在与越南、老挝、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做贸易生意,他们自称为泥腿农民商。

1月19日,记者进到 尾村时,浓浓年味扑面而来——家家户户忙着包粽子、置办年货。正在奔驰车后厢装年货的吴卫军笑呵呵地告诉记者,马上要去越南芒街给几个大客户拜年,另外还有两宗百多万元的订单要签。做了十几年边贸生意的他,经常往返于越南芒街、印尼与东兴之间。

吴卫军的邻居吴经艺专做越南煤、红木和海产品生意。几天前他就去浙江等地给客户拜年了。他的妻子一边包装海产干货一边告诉记者,春节前干货订单多,过两天吴经艺回来后,还得将货发往越南芒街,那边还有几单百多万元的红木家具要拉回东兴。

说话间,突然传出悠扬的琴声。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幢三层小洋楼里,一位50多岁的汉子正在门口悠闲地弹着独弦琴。村民介绍,这位就是被授予“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称号的农民苏春发。

“我在等着老婆小孩拉海产品回来的空隙,练练琴。”苏春发热情地邀请记者进家。原来,每天下午5时左右,他小孩负责从越南拉海产品回来。老婆在村里加工海蜇,他在家上网负责与越南芒街和广西南宁等地客商联系订单,收货、发货。年关临近,贸易量比平时多一倍。

“‘跨国生意’好忙碌!”村支书苏明芳朝记者“大倒苦水”:村里人都外出拜访客户和生意伙伴去了,春节前村里搞活动或开会很难找到人。但是,一说起 尾村的幸福生活,他立刻眉飞色舞起来——

尾是京族聚集地,改革开放前非常穷,曾有“有女不嫁京族郎”之说。如今的 尾村,已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变成了繁华的国际贸易集散地。全村70%的村民在做边贸生意,每年出口创汇达2300多万美元,贸易商品涉及煤、机电、海产品、红木等。现在 尾京族人年均纯收入在7500元人民币以上,全村拥有大小货车、轿车400多辆,保时捷、宝马、奔驰等名车20多辆,是中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