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吃两顿年夜饭的母亲
人物:广西儿童福利院儿童区主任兰爱锦
兰爱锦是一个4岁男孩的母亲,自从2010年调到广西福利院儿童区后,她又多了70多个孩子。
儿童区目前有72个孩子,小的会叫兰爱锦“兰妈妈”。兰爱锦认为孩子能真心地叫一声妈妈,不容易,她也格外珍惜孩子对她的这份情。
兰爱锦与孩子们相处极为融洽,22日下午煮饺子时,一个女孩不停地搅动锅里的水饺,兰爱锦抱怨道:“再搅,就得喝饺子汤了。”女孩却不以为然:“搅着熟得快嘛,我就喜欢这样。”没有拘束,没有小心,两人就像相处多年的母女。
兰爱锦以前在福利院老人区工作,那里的老人有家属看望,逢年过节不用操心。但儿童区的孩子则相反,一到过节,工作人员都陆续回家了,孩子们会感觉特别孤单。兰爱锦的家就在福利院大院里,周末或节假日她都会去看一看儿童区的孩子们,有时会叫上其中几个去家里吃饭。
“今年我连家里的卫生都没时间搞。”兰爱锦觉得对不起丈夫和儿子。虽然内疚,除夕当天她还是过来与孩子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得留着点肚子,一会儿回家还要跟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下午5时30分,兰爱锦看了看表说,这会儿孩子的爷爷、奶奶也都到家了,但都等着她回家再开饭。
晚上6时,兰爱锦才匆匆赶回家。可饭还没吃完,孩子们又打来电话:“主任,快过来,叔叔送烟花来了。”兰爱锦只得放下碗筷,又出门了。
大年初一中午近12时,记者打电话向兰爱锦拜年时,她刚带着儿子和丈夫给儿童区的孩子发完红包。兰爱锦明白,把时间放在福利院的孩子身上多了,家人免不了有怨言,只有也让他们多接触这些孩子,家人才能理解她,“这里的孩子,我儿子都认识”。
在南宁过年的外地人
人物:易乐宝(中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区经理张海冬
“在福利院,感觉年味浓一些。”一边包饺子,张海冬一边感慨。4年前,张海冬大学毕业来到南宁工作,从那以后,这个北方小伙子因为工作关系,过年时再也没有回过家。
张海冬是内蒙古人,家在农村,每到过年,亲戚们总会聚在一起过年。大家坐在炕上,或打牌或喝酒,亲戚们互相叙旧,感觉年味特别浓。可在南宁,他住的小区一层四户,回家大门一关,谁也不认识谁,过年时总让他感觉少了些什么。今年元旦,该公司董事长提出想去看一看福利院的孩子们。1月2日,张海冬陪同董事长买了些食物,去了福利院。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