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三岁到八十多岁的打鼓人

鼓声急,麻将息

30日晚,上千村民一起聚集在六加村,上演了一场气势恢宏的击鼓比赛,46面大鼓一起敲起来,如万马奔腾般的鼓点声让整个山村都沸腾了,有人点燃鞭炮,也有人舞起了狮子……

梁先生是六加村出了名的才子,在他的小小说中,烟墩大鼓就像一串乡音,让无数游子眷恋。提起30日晚的擂鼓比赛,他说“那叫一个尽兴”,从晚饭后开始,打到凌晨4时余,吃完夜宵才散去。

烟墩村一位村民受邀请参加了六加村这次擂鼓大赛,他说,在烟墩镇,春节期间,村与村之间的友谊赛从未间断。这次,六加村邀请了其它村的村民一起参加,并且杀了一头牛、三只猪设宴招待客人。“招待客人的费用都是村民自发捐的,可以看出来六加村很兴旺”。

烟墩镇镇长黄春柳说,大鼓是烟墩人交流最重要的媒介,这些年来,村与村之间常常会自发组织擂鼓比赛,加深了各村之间的友情,“在我们烟墩,村民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集体冲突,还促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情缘,让大家都变成了亲人”。

记者走访了几个村庄,只闻鼓声此起彼伏,未见农村常见的赌博现象。对此,村民们都异口同声:“男人都在忙着打鼓,女人都在忙着做饭,哪有空赌?”

鼓声隆隆待人识

说起烟墩大鼓,很多人都知道它因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而得名。传说,在明朝时期,战事和野兽时常侵扰当地百姓的生活,为此,村民铸起墩台,以放狼烟和击鼓来相互传递信号,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鼓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如今,由于它造型的独特性成为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12月份,记者来到榕村时,村支书黄世为带记者来到一棵巨大的古木前,说,邻村一棵古树被风刮倒后,村里花了数万元买下打算用来做鼓。由于烟墩大鼓是将一截完整的树桩凿空后做出来的,“它以大而著称,所以每一面大鼓都很难得”。据烟墩镇文化站李站长称,烟墩镇最大的鼓高达2.7米,鼓面宽1.8米,“一面鼓要4个鼓手来打”。

黄世为说,村民一直希望能把鼓文化推出村,在2011年广西区运会开幕式上,100面烟墩大鼓首登大雅之堂。黄世为说,村民自发地组织打鼓队,曾赴新疆等地表演,“这成为村民引以为豪的事”。

谈起鼓文化的推广,烟墩镇镇长黄春柳说,政府也在努力,意图将鼓文化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让鼓文化走出自娱自乐的圈子,也让当地村民能借助鼓文化,生活更好一些,“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位既理解鼓文化,又愿意投资的客商一起来实现这个计划”。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