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发展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和群众文化为重点,扎实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同地区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文化。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发展才有生命力。柳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堪称民族风情“四绝”。我们立足柳州实际,坚持文化惠民,全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改造、保护与发展,创作了《八桂大歌》、《白莲》、《铜鼓敲出壮乡情》、《红瑶梦》等一系列脍炙人口、广受群众欢迎的文艺精品,向国内外展示了柳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大力扶持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柳江之夏”群众文化活动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中国侗族多耶节”被评为“中国十大品牌节庆”,“精品剧目月月看,群众文化周周演”活动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城乡居民享受到更便捷、更多样的文化生活。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实施“文化事业繁荣系列工程”,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对文化需求的新期待。
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最具发展潜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柳州深度挖掘工业、历史、民族等文化资源,着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出版印刷、影视制作、民间工艺品生产等文化主导产业,推进了柳州水上娱乐运动基地、柳州动漫产业基地、汽车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产业大厦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促进全面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文化产业发展系列工程”,继续加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力度,打造文化产业标志性工程和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大力培育和扶持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以柳州元素为主要内容的艺术精品,推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柳州文化品牌,推动产业层级、产业布局和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升级。
坚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构建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设文化强市,经济是基础,改革是动力。近年来,柳州致力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相继实施了完善文化政策保障机制、设立文化发展基金、鼓励民营资本和企业发展文化产业、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和激励力度等改革措施,进一步激发了文化发展的活力。我们将充分利用柳州作为全国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有利条件,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打造广西一流的艺术院团和一批有竞争力的适应市场发展的文化企业;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继续加大投入,提高设施服务水平和城市文化底蕴;继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广西文化强市提供人才支撑。
(陈刚 作者系中共柳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