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党为公 秉公执纪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应该要有一种无私无畏、敢于碰硬的精神和勇气。覃俊同志就是这种人,他常常和同事们说:“查处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案件是我们的职责,只要发现问题,我们就要查个水落石出”。
2007年7月,有群众举报:融安县某公司领导涉嫌收受贿赂13万元。覃俊立即召集县纪委、监察局办案人员认真分析案情,迅速展开调查。
刚开始,涉案人林某对受贿问题百般抵赖和狡辩,拒不承认。为了打开工作局面,覃俊同志亲自对主要涉案人进行谈话,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同时安排办案人员加大外围取证力度,很快就突破了3名关键人物,案件查办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突破案件,覃俊同志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始终与办案人员奋战在第一线,终于攻破了林某的心理防线,使其受到了党纪国法的惩处。2007年,融安县纪委查办案件工作获得了柳州市纪委的通报表彰。
覃俊同志查办案件坚持原则,从不为亲情、友情所绊。2010年,在查处融安县某医院部分领导和医务人员贪污、违反财经纪律问题时,涉案人员纷纷通过亲戚、朋友、领导关系找覃俊说情,均被他一一回绝。覃俊对办案人员说:“无论什么人打招呼都要查!邪不压正,有什么事我顶着。”办案人员深受鼓舞,全力以赴投入调查中。就这样,覃俊与办案人员同策划、同战斗,这起案件很快水落石出,违纪人员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追回赃款39万元。
覃俊同志在严肃查处违法乱纪行为的同时,对被处分的干部也格外关心。他常说:“惩处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党员干部走到今天这个位子更不容易,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党员干部,使他们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尽量不犯或少犯错误,教育和挽救干部也是我们的职责。”对那些有违纪苗头或违纪情节轻微的党员干部,覃俊都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廉政谈话,让他们吸取教训,避免小错变大错。一次,融安县某部门领导到下属单位报销600多元的电话费,被群众举报。覃俊同志找他谈话,当事人非常惊恐,以为肯定要受处分了,领导也当不成了,极其懊悔。覃俊对他进行了耐心的教育,深深触动了当事人。鉴于当事人认错态度诚恳,情节轻微,符合免于处分情形,经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责令其及时退出违纪款,并作出深刻的检查。
五年来,在覃俊同志带领下,融安县纪委监察局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33件,其中大要案17件,追缴违纪款150多万元并上缴国库。全县呈现出风清气正、尊廉崇廉的良好氛围,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纪律保障和政治保证。
二、率先垂范 真情为民
覃俊同志作为纪委书记,始终坚持严于律己,恪尽职守,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他常说:“己不正,何以正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工作以来,覃俊从不利用职权为亲友捞取好处,从不插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等工作。不管是参加各种接待活动还是逢年过节,他从不送礼、不收受红包、不随便参加别人的宴请。在廉洁自律的问题上,覃俊同志时刻都以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洁身自好、严于律己,做好廉洁自律的表率。据覃俊的妻子介绍,覃俊同志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就连一些亲戚朋友正常的人情往来,他都委婉拒绝;甚至家人购买的月饼、水果等,他都会仔细询问来源。
在整治融安县河道非法采砂专项工作中,不少采砂业主利用金钱来诱惑执法人员。覃俊作为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对送钱的人一概拒之门外。同时,他还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告诫他们在金钱面前要经得起考验,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整治,融江河道的采砂秩序得到了明显的好转,没有一个执法人员违纪违法,沿河两岸的群众都拍手称快。
覃俊同志常说:“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用到群众身上,为群众办事决不能打折扣。”2010年12月下旬,县委统战部副处级离休干部谢某反映70年代他在部队服役时,在长安街的老房子被街道占用、要求补偿的问题。这个问题相当棘手,因为在2007年,长安镇已对该问题作出了补偿处理,补偿金额为3000元,谢某当时已签字认可,后来又反悔了。这本不属于纪委的业务范畴,但从为群众解决最实际困难出发,覃俊同志毅然接下了这一投诉。为了妥善处理好这个信访问题,覃俊同志拖着病体,频繁奔波于市县和乡镇之间。他多次约见谢某并到现场实地察看,召集有关部门专题研究。经过调研,覃俊同志依据相关政策及当时的具体情况,从信访救助渠道为谢某争取到了一次性补偿1.4万元。当覃俊同志把钱送到谢某手中时,谢某激动得要给覃俊下跪道谢,覃俊赶忙扶住谢老惭愧地说:“这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好,应该下跪的是我们啊!”
2006年12月,覃俊从行风热线节目中了解到融安县融江社区的路灯已有2年多不亮了,晚上10点后都没人敢走。社区找有关部门反映后一直得不到解决。覃俊亲自找到路灯站,仅用一星期就把一条明亮的大街还给了群众。几年来,覃俊亲自阅签的信访件有180多件,亲自处理的重大、疑难信访问题50多件,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被严肃纠正处理。
三、带病工作 无怨无悔
正当覃俊同志踌躇满志准备干出一番更大成绩时,2008年3月他被确诊为鼻咽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严重病情,覃俊在经过几番痛苦挣扎后,坦然接受这一残酷现实。他让知情的司机和县医院院长为他保守秘密。为了工作,他推辞了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要求,带着医生的药方返回融安县就近治疗。此后,覃俊一直隐瞒病情,即便是最亲近的家人,他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得了鼻炎。
2009年9月3日,融安县浮石镇因山林纠风引发命案。此时,覃俊正在南宁接受治疗。得知这一消息时已是当天晚上9点钟。他不顾医生的劝阻,拔掉输液针头就连夜赶回融安县,到达事发地点时已经凌晨4点,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就立即和其他县领导一起进行现场处置,由于处理及时,事态很快平息。
2009年9月13日,覃俊同志带着国土、安监执法人员一起到融安泗顶矿进行安全检查。他不顾病痛,坚持要亲自下到矿井进行实地查看。晚上9时,执法检查组突然接到群众举报,有无证开采非法运输的铁矿要运往浮石镇,情况十分紧急。覃俊忍着头痛,立即带领执法小组奔赴浮石镇进行拦截,调查取证。事情处理完毕已经是晚上11点多钟,强烈头痛使覃俊连续吃了两次“芬必得”止痛片才有所缓解。
从2010年8月开始,覃俊的身体已明显虚弱,身边亲人和同事都劝他要好好休息。但他总是表现出乐观的状态:“没什么大问题,我能挺住。”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总是在下班后一个人偷偷到县医院打点滴。
因县委政法委书记到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挂职,从2010年8月开始,覃俊同志受县委委托,协助分管政法、维稳工作。身患重病的他,没有因为逐渐恶化的病情而退缩、推辞,而是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副工作重担。2011年正月初五,融安县长安镇江口村发生群众破坏生产事件。覃俊闻讯后,不顾身体的虚弱和剧烈的头痛,已经不能开车的他,硬是叫妻子开车把他送到事发现场,并且连续工作了3天3夜。大家劝他回家休息,他根本不听,和工作组的同志一直坚持到最后,直至事情解决。
就在发病前的3月4日上午,覃俊还主持召开县纪委常委会,研究部署纪委全会的筹备工作。3月5日是星期六,在家里休息的覃俊还不断通过电话协调处理融安县的维稳工作。吃过晚饭,他还加班看纪委全会材料到凌晨1点多钟,连日的劳累使他连续咳嗽,引发颈部右侧出现“假性动脉”大出血,当家人发现时,他已因失血过多休克过去。120赶来对覃俊进行紧急抢救!由于血块堵塞呼吸道,覃俊一度停止了呼吸。直到这时,柳州市纪委和融安县委、县政府才知道覃俊同志已经身患癌症3年了,并一直带病工作直至倒在工作岗位上。
四、丹心向党 一以贯之
覃俊同志常说,“我到今天的位置,全靠党的培养,党的恩情我一定要报”。因此,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牢记肩上的重任和使命,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兢兢业业干工作,认认真真履职责,一以贯之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在覃俊身上,我们看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看到了顽强拼搏的苦干实干作风,看到了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他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学生时代的覃俊,就一直是伙伴们的“领袖”,他关心同学、爱护集体,经常带领同学们走村入户,为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劳动、做好事;入伍后,覃俊同志刻苦训练,作风优良,军事过硬,是部队的射击标兵,并多次获得嘉奖;复员回到融水县工作后,他把军人的良好作风、品格带到地方,勤于钻研业务,敬业奉献,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均有出色的表现,成为县里重点培养对象。在三防镇工作期间,他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想方设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组织群众筹建木材加工厂,并积极协调筹集资金修桥建路,彻底改善了村民行路难、过河难等问题,至今三防镇的干部群众对他仍是交口称赞;每年春节,他总是带头值班,把与亲人团聚的机会留给别人。在县委办公室工作期间,他以高度的责任心,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其组织建立起的工作制度、树立起的工作作风一直延续至今并影响着每一个人。
到融安县任职后,由于融水县的木材外运须通过融安县境内,为此,许多木材商为超标运输,想方设法通过他的亲属朋友找其梳通、说情,他严正拒绝并劝说亲属朋友不要参与。他把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帮助党员领导干部筑牢“两道”防线,打好预防针,使他们健康成长。据不完全统计,覃俊同志患病以来,坚持到各乡镇和县直部门上廉政党课50余次,听课人数8000多人次。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