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践行“微笑服务”奉献一片爱心
1994年贾学秀带着美好的梦想与追求做了公交驾驶员。人们常说,做驾驶员辛苦,做公交驾驶员更辛苦。不管严寒酷暑,都要起早贪黑,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可贾学秀就有一股不怕苦、不服输的“犟”劲,10多年来,她没有叫过苦、累,从不迟到误班,工作十分执着。贾学秀常说:“一个服务行业的党员,要遵守‘爱心是一个驾驶员最起码行为’的准则,一个驾驶员如果对乘客缺乏爱心,就很难做到优质服务。”在10米车厢里,贾学秀总是把乘客当亲人一样对待,让乘客颇感贴心和温暖。当你乘上她的车,听着她清晰亲切的服务话语,看到她面带微笑的服务,就会感到爱心在车厢中蔓延。
为提高驾驶维修技术,贾学秀常常与同车组的驾驶员一道学技术,以提高车组的驾驶维修水平。她利用业余时间到车间学技术,钻车沟、清洗油箱、调修油电路,虚心向修理师傅和其他司机请教。如今她的维修水平大大提高,驾驶的21070号车的技术状况也是全站最好车辆之一,车组从未因车辆故障影响过营运。
为了给乘客提供一个干净明亮、温馨文明的乘车环境。她坚持做好车辆回场每趟一小扫、收班一大扫,始终保持车厢洁净明亮的状态,她的车成为单位卫生检查的免检车辆。为营造一个方便、舒适的乘车环境,她竭力为乘客提供一切便利,自费为老、弱、病、残乘客配置特殊的“爱心”座垫,还备有便民药箱、方便伞、《柳州日报》《柳州晚报》等免费提供给乘客,使乘客一上车,就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受,受到同事的称赞和乘客的认可。她的车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服务是我们永恒的主题”,这是萦绕在贾学秀心中的坚定信念。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使得贾学秀在平凡的驾驶员岗位上实现着不平凡的人生价值。她悉心照顾“六种人”、耐心回答乘客的询问,主动使用口语宣传,争做乘客的“活地图”……她热情周到的服务受到单位同事的认可和乘客的好评。
11路是贯穿市区的主干线路,是展示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她常说:做好服务工作关键是与乘客交流时能注意自己的表情,柔和的语气能拉近与乘客的距离。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每当乘客问讯,她总是耐心回答,遇到老、弱、病、残的乘客,她做到关怀备至,被乘客誉为“盲人的眼睛、残疾人的拐杖、老人的女儿、小朋友可亲的阿姨。”每停靠一个站,她都会对乘客伸出真情服务之手。在雅儒路有位80多岁的乘客步履蹒跚,贾学秀赶紧将老人背上车,到站后,她又温柔、快捷地将老人背下车,这场面让乘客们深深感动。车到火车站,一位外地乘客面对陌生的柳州茫然不知所措,但很快得到贾学秀的热心指路。车到汽车总站,返校学生接二连三地上车,投币之时,她帮学生们把行李箱往车厢后提,数次来回,车上一位老伯还拿出相机把这感动的瞬间拍摄下来。
家住机务段80高龄的苏文全老伯,多次得到贾学秀的细心关照,他怀着感激和敬佩的心情,来单位赞扬贾学秀热忱、细心的感人服务。苏老伯和其他退休老同志几乎每天去柳侯公园、大龙潭公园、广场等地进行晨练,因此,每天都乘公交车。苏老伯总会在天天见南门候车,常遇到贾学秀的车,每当有老人上车,贾学秀都坚持用口语和电脑宣传帮助找座位。看腿脚不便的残疾人上车,就上前搀扶,找好座位才开车。当乘客称赞她时,她总是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贾学秀就是这样,“急乘客所急,想乘客所想”,充分展现了公交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在我们公交驾驶员的心目中所占有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充分体现了和谐公交所带给每位市民的快乐和欣慰。
经多年实践,她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微笑服务技巧,那就是语气亲切,宣传到位。即起点站说好迎宾语,报站宣传时说好文明规范语,查验投币刷卡时说好客气语,到转乘终点时说好提醒语。这些亲切的话语,只要是乘坐过她驾驶车辆的乘客都能从她的服务中体会到。被感动的乘客用各种方式感谢她:送掌声、水果、毛袜,甚至在春节时,一位姓谭的老伯还将一个大红封包送到她手里,看她推辞,老人说:“放心姑娘,里面没有钱,我只想祝福你一路平安。”
点滴服务暖人心,处处关爱撒真情。踏上贾学秀开的公交车,你会看到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听到一声热情真诚的问候,感受一次温馨周到的服务。贾学秀就是这样以真诚的心,为南来北往的八方来客编织着幸福,传递着欢乐,在10米车厢里演绎出一个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她获乘客各种形式表扬(含乘客在意见本上的留言表扬)550多次。她细心照顾老人的优质服务事迹多次得到柳州新闻、《柳州日报》《柳州晚报》《南国今报》等新闻媒体宣传表扬。
二、在日常工作中创先争优
贾学秀认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不应该为活动而活动,而是要通过做好日常工作发挥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贾学秀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行车上,她是好手,服务上,她是乘客的朋友。无论跑哪条线,她都用诚挚的心去对乘客。由于工作的需要, 2005年7月把她从市“巾帼文明岗”11路线暂时调到了当时的整改线路27路线工作,目的是让她带动该线路的整体服务水平。她深知压力和责任,她说:“我是党员,组织让我上我就上吧。”她的到来让27路发生了变化,她执着的工作态度,感染了整条线的驾驶员,大家先是看,然后是学,学她的服务、她的技术、她的精神,一来二去,大家向她看齐,整条线路的服务水平也提升了。
作为线路长,她常用业余时间参加线路安全检查和指导工作,并帮助站里做好年轻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教育,她常跟他们交流线路上危险地段的行车要点,有了她的言传身教,年轻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有了较大的改变。
2005年7月份,为创建市级“文明线路”,她自费购买了几十把便民雨伞,分别配置在11路、27路线的44台运营车辆上,为乘客提供便利的乘车环境。工作中,谁有困难需要她帮顶班,她总是有求必应;线路上谁的车辆抛锚了,她主动停车帮忙转载乘客;一些新司机经验少,开车油耗高,只要找到她帮忙,她尽其所能言传身教,努力搞好传帮带。生活中,工友中谁病了,她总是关切地前往探望慰问,从不遗漏。
2006年3月,她在本线路发出倡议,开展“爱心互助”捐助活动,每人每月向“爱心互助”箱捐款1元钱,用于慰问、看望困难员工。目前已累计有几千元,“爱心互助”活动已从线路几十名驾驶员参与扩展到全站近200名驾驶员参加。“爱心互助”送温暖的活动已成为全站的一个爱心活动品牌,深得职工的好评。
贾学秀同志就是这样,用真诚的心,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描绘着人间的真善美,用爱心与乘客之间搭起了一座理解、沟通的桥梁,把真情洒车厢,实践着真心实意为乘客服务的宗旨。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爱心、真心,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升华。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