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A09 谢庆华

荒地上开出花朵

4月下旬,阳光照在中电北海产业园一栋栋素色洁净的厂房上,明晃晃的有些炫目,一个带着现代气息的产业园令人刮 目相看。步入车间,电脑控制的机器悄无声息地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碌而安静,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样的景象,换在5年前,年轻的“老员工”陈英英做梦也想不到。

2007年,刚从天津商学院毕业的她就应聘到了中电北海产业园,在综合部从事保洁 、绿化和秩序管理工作。“那时的产业园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她说。

现在的产业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仿佛一片荒芜的土地绽放出艳丽的花朵,令人惊叹。

作为产业园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中电北海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夏岭可能了解更多“内幕”。2007年4月,北海市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签订了中国电子北海电子产业园项目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共同打造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基地。夏岭说,但当时土地没有,厂房没有,各种配套项目没有,谢总不等不靠,积极招商,在自治区和北海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产业园区打响了发展的“破冰”之战,中国电子广西长城计算机有限公司首先入驻工业园区,成为产业园的“种子公司”。

“厂房影子还没有,就让企业先进来了,人才也跟着进来了,这需要胆识和担当。”夏岭说。

风雨中迎难而上

2007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园区建设进入起步阶段。这时,国际金融危机从初露端倪到横扫全球,加上园区因配套 、物流等瓶颈因素制约,单一的产业资源转移无法支撑园区的跨越发展,当时有些人萌生怯意,对北海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产生了疑虑。

2009年初,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经过反复思考,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将电子信息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寻求突破,北海电子信息产业从此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来自地方政府的雪中送炭,给了创业者无比温暖。

面对巨大的困难和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谢庆华迎难而上,不怨不尤,及时进行思路和发展模式创新,果断提出“立足高端,构建产业链,打造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的发展策略,确立了“以商招商 、以链招商 、政企联合招商”的创新模式,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在逆境冲出了一条新路。

夏岭告诉记者,谢总是一个勇于创新 、不怨不尤的旗手,逆境中产业园走出了阴霾,向着光明坦途阔步迈进。

创新中引来凤凰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和谢庆华的创新模式共同作用下,大批国内外大型电子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陆续入驻产业园区,中电北海产业园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

据夏岭介绍,随着广西长城计算机公司的入园,带动了景光电子 、快讯达五金 、广聚泰塑胶等配套企业的相继入驻。景光公司的入驻,又带动了朗科 、三诺等与产业相关联的大企业入园。截至目前,产业园区共引进企业71家,出现了由中央企业搭台、地方政府支持、各地企业联合唱戏的热闹场面,园区建设呈现热火朝天的景象,产业园也成为自治区11个重点支持的产业园,也是唯一一个专业的电子信息产业园。

截至2011年底,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累计投资50亿元以上,开竣工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实现国内有影响的高端企业进驻园区、开工投产,2011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中电北海产业园的员工由衷地说:产业园取得的成绩,谢总功不可没。”

服务中贴心“安商”

“真诚、专业、高效、贴心”是产业园区倡导的企业文化,谢庆华身体力行,无微不至地向入园企业提供真诚、贴心的“安商”服务。

2009年入驻产业园区的景光电子有限公司是从深圳转移过来的,原来的工程师、技术员、老员工等也随着迁移过来。该公司人事部卢映文经理告诉记者,这些员工刚到北海生活还不习惯,上下班也不方便。谢庆华立即在园区开办公共饭堂,向他们提供可口的伙食。接着又开辟休闲场馆,添置健身器材,供员工娱乐,解决了员工们的生活困难。那时往返产业园区的公交车少,一些员工要踩单车、骑摩托车上下班,刮风下雨尤为不便。谢庆华又多方协调,增设了线路和班次,解决了员工的出行难题。

卢映文经理动情地说:谢总没日没夜地为园区企业操心,头发都白多了。”中电北海产业园有限公司综合部曾祥书告诉记者,2009年12月饭堂建成首次开放,谢庆华就来“试吃”,要求工作人员要多动脑筋,多做菜色,让来自天南海北的员工都吃得可口。

六禾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和二期厂房间隔近30米,规划的时候,楼上没有天桥连接,两个厂房楼上的员工工作交接和材料成品运输出现“断层”,影响了工厂的高效运转。谢庆华了解情况后,立即协调规划建设部门,为企业解决难题,增设了天桥。对此,六禾公司有关负责人曹建平十分感动。

建设中创造“北海速度”

在中电北海产业园,你若问谢庆华的行踪,员工们的回答使记者想起那个曾经流行的句式:不在招商,就在去招商的路上;不在工地车间,就在去工地车间的路上。

中电北海产业园规划建设部毛春生是谢庆华到园区后增设的一个安全员。毛师傅告诉记者,谢总到园区,喜欢先到工地转一下,他时常告诫大家,效率和安全是紧密相连的,招商引资靠的就是安全良好的环境。

毛师傅说,关注细节,尊重生命,大家都很感动,都铆足了劲干活,工地建设进度很快,并且从未出过大小事故。

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于2008年6月奠基,12月正式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12月30日“开园”,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招商、当年投产”的“北海速度”。

广西长城计算机有限公司开始建设到投入使用只用了108天时间;北海六禾科技公司的贴片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只用了90天的时间,这些又被外界誉为“代表了北部湾速度”。

跨越中争当“广西第一”

外界评价说,中电北海产业园业已成为北海电子信息产业的一面旗帜。

夏岭告诉记者,中电北海产业园并非浪得虚名。他告诉记者,入园企业已有多个项目填补了广西、北海的空白:广西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第一台海量存储器、第一块笔记本电池、第一台电脑电源、第一台LED自适应显示器、第一台液晶电视在园区下线,第一条固态钽电容生产线在园区投产,第一个全数字网络架构监控系统及模拟数字地球系统演示中心在园区建成,北部湾单晶硅第一棒出炉,广西电子行业SM T表面贴装工艺最大规模的无尘生产车间在园区投产。

员工们骄傲地告诉记者,这都是产业园区奉行的“专业、高效”企业文化的结晶。

采访即将结束时,谢总的轮廓在记者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