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线路的15年坚守
4月的北海,天气已经炎热。然而,登上宋永平的7路车车厢,顿觉清凉宜人——地板 、座位一尘不染,玻璃明亮照人,扶手干干净净。
车前挂的“共产党员先锋岗”分外醒目。
15年前,宋永平来到公交公司,当上了公交7路车的驾驶员。父母的教育,党团组织的帮助,使她渐渐爱上了驾驶员的工作。特别是当她热情服务得到乘客赞扬时,更感到自己平凡岗位的不平凡。
全市23条公交线路,7路公交,是最苦最累的一条线路——途经的是北海市区路面情况最复杂 、驾驶环境最不好的路段。贵州市场 、南珠市场以及六小 、实验学校 、二小等多所学校都在这条线路上。
“7路公交线人多车多。碰上交通高峰期,汽车就要在混乱的交通中穿行,让人心烦气躁。正常情况下,来回跑一趟要用一个小时,堵车时,得花多一倍的时间!”公交驾驶员陈家妹深有体会,一些乘客不理解,嫌车走得慢,甚至谩骂司机。”提起7路公交线路,许多驾驶员都皱眉。
“这是一条又苦又受气的线路。”调度员潘志强说,要坚持下来,不容易。
“曾经有多名驾驶员找到我说,宁愿辞职,也不愿开公交7路!”市公交公司总经理助理廖正华说,这条线路对驾驶员的素质要求是最高的。不但要有过硬技术,还要有耐心。”7路车之难,让大多数驾驶员坚持不下来,做了一段时间就会提出更换岗位。这个比例,竟然高达90%以上。
出人意料的是,从21岁开公交车起,宋永平就一直坚守在这条最苦的线路上,至今整整15年。
“7路公交总要有人开。我是共产党员,应该带头。”宋永平说。
让乘客找到家的感觉
4月18日,记者特地乘坐宋永平驾驶的7路车。
在7路车起点站,一位阿婆吃力地提着一袋米和一篮菜来到公共汽车旁。
“阿婆,我帮你。”眼明手快的宋永平拉好手刹,迅速从驾驶座上起身,一手帮阿婆提米,一边扶老人上车。
“多谢,多谢,真是好心呢。”阿婆感激地说。
车辆向前行驶,乘客越来越多。宋永平眼观六路,耳听四方。每逢看到有老年人上车,她都亲切地说:大家都坐好了。请年轻人为老人让让座。”她的话很有号召力,立即有年轻人为老人让出了座位。小小车厢里流敞着融融暖意。
7路公交从贵州路小区开往徐屋南小区,全长7.6公里。这7.公里,宋永平用心“丈量”。
“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帮一把,可能带给乘客的就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宋永平说。也正因为如此,她驾驶的7路车多了一份温馨。
7路车经过几所小学,因此,在老年人之外,学生是宋永平面对的又一大群众。有一次,她开车到市迎宾馆站时,看到有位小女孩孤零零在站牌下哭鼻子。宋永平连忙停车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小女孩说她的学生卡不见了,没有带钱不能搭车回家。宋永平马上自己掏钱给那位学生买票。
看到有老年人 、病人 、残疾人 、孕妇等特殊乘客上车时,宋永平总会主动帮助他们找座位。15年的来来往往,让常坐7路车的群众熟悉了宋永平。
“经常有一些老婆婆特地带着自己做的食物,上车来硬要塞给我。”宋永平说。
15年来,宋永平到底帮助过多少乘客,她记不清。
但许多乘客说,坐宋永平的车,能找到家的感觉。”“乘客的认可,让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宋永平说。
群众需要我,我就留下来
几年前,北海公交公司转制,以前的国企,成为民营企业。驾驶员们的月收入也都还只有1000多元。不少驾驶员“跳槽”,离开了公交公司。
“不仅是北海,公交司机流失严重,在全国都是普遍现象。”市公交公司总经理孙宏宽说。“收入低,工作辛苦,留不住人啊。”15年前和宋永平一起进公司的驾驶员,都走了。
“你问我为什么一直留在这里。因为群众需要我。”在北海公交公司设立的群众意见簿中,有好多对宋永平的赞扬——“敬老爱幼,热情服务群众,为老 、弱 、病 、残 、儿童乘客提供贴心 、周到服务”;“态度和蔼、热情周到、尊老爱幼、品质好,值得学习”;“安全、文明行车、遵守交通法规、文明礼貌,提供优质服务”;“服务态度和蔼可亲,技术操作熟练,工作认真负责,精神可嘉”;一位退休的市领导特地署名留言:宋女士服务态度好,行车安全,信得过”……对于宋永平来说,这一条条肺腑之言,是对她工作的最高褒奖。也是她最宝贵的财富。在公交车司机的平凡岗位上,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宋,来买菜啊。”宋永平去市场买菜,时不时会有不认识的群众亲切地向她打招呼。
“当初我也奇怪他们怎么会认得我。原来是他们坐过我的车。”“在公交公司工作,我很开心。它给了我向乘客奉献真情的机会,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宋永平说:如果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乐趣,工作会越做越好。如果能找到工作的乐趣,那么,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以情感人,服务上台阶
在公交的日常运营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提供特别照顾的“六种人”,即: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每当遇到这些乘客,宋永平都能站在乘客的角度,为乘客着想,帮乘客解难。
宋永平说,如果我能把汽车当成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就能在服务中融入真情,为社会多增添一份美好。即便有时自己有点烦心事,只要一上车,一见到乘客,就不烦了。
有一次,宋永平开车到南珠市场站时,看到一位老婆婆背着一大袋米正吃力地准备上车。她赶忙下车帮助老婆婆把米提上车,并为她找好位置。到了目的地后,她又帮着老婆婆把米背下去。老婆婆连声道谢并对旁边人说:这位女司机真是个好心人啊!”公共汽车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车上什么样的乘客都有。特别是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间,车厢拥挤、嘈杂,有时还会发生矛盾和口角。宋永平往往几句话就能让车厢流淌安宁与祥和。
一个下雨天,在华联商厦站上车的人特别多,有两个刚上车的老年人没有位置坐。宋永平用电子播放“请为老、弱、病、残、孕妇让座”的宣传语,可还是没人让座。宋永平便站起来对两个年轻的乘客说 :老人家站不稳,你们能学学雷锋,给他们让个座位 ,好吗?”那两位年轻乘客不好意思地把座位让了出来。老年乘客连声道谢。
宋永平说:这世上还是好人多,驾驶员把乘客的“爱心”调动起来,服务也就上了台阶。
15年行车“零违章”
在公交公司,宋永平创造了一项让人敬佩的纪录——15年行车“零违章”,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
她也因此两度获得“广西优秀驾驶员”光荣称号。广西妇联与广西公安厅联合授予她“玫瑰平安使者”。
追问宋永平安全驾驶的诀窍,她低头细想,却说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把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是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熟练的驾驶技能,让宋永平创造了这样的骄人记录。
近年来,机动车、电动车的增多,让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压力加大。但宋永平不急不躁,从不开英雄车、斗气车。
公交驾驶员开车的时候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为了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宋永平把睡觉当成一项“工作”——如果是上早班,前一天晚上 9点多钟她就会上床睡觉; 如果是上夜班,当天下午她也要好好地睡一觉。
多年来,宋永平远离了电视剧、卡拉 OK厅,也少有机会带孩子去逛公园。
同事说“她开车总是全神贯注,不与人谈笑”。宋永平自己也说,开车的时候,她总是提前把手机调到振动,从来不接电话。久而久之,亲友都知道了她这种习惯。
就是这样在一点一滴细节上的不同,让宋永平创造了安全行车 15年的记录。
对于汽车,宋永平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
为了掌握过硬的驾驶技能和车辆维护技术,她认真钻研业务技术,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安全行车的好经验。
每一天,她都按规定保养车辆,让车辆保持良好的状况,不开“带病车”;每一次把握方向盘的时候,她都会聚精会神,对路面情况作出预测和准确判断。
结束采访,宋永平拿起水管,在停车场仔细冲洗车辆。
鲜为人知的付出
公交驾驶员的苦,鲜为人知。
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上班比别人早,下班比别人晚。节假日时,往往是驾驶员最忙碌的时候。
公交 7路车的驾驶员付出的劳动更多。驾驶员心理素质要好,技术要过硬,实际下班时间又迟,但收入却并不比跑其他线路的高。
“早上发车时间是 6点 20分。最晚一班车的发车时间是 10点 20分。这个时间,决定了我必须早上 5点起床,才能赶上公司规定的 5点 50分报到。晚上开末班车回公司,给车加油,搞好卫生后,回到家就近第二天零点了。”乘客的不理解,是最让宋永平感到委屈的。
汽车内不允许抽烟。但有的乘客不听宋永平的劝阻,挑衅地对她说:关你什么事!”公交车执行“逢站必停”的规定。有时候还不到站,乘客就叫停车,司机不停车他们开口就骂。
宋永平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家庭的支持,让她无后顾之忧地工作。
一次下大雨,宋永平开着电动车来到单位后,全身都湿透了。老公赶到单位送来了干净的衣服。
然而,对家庭,她时常感到歉疚。
宋永平是一位四岁孩子的母亲。但是因为工作时间关系,她几乎没有时间为孩子洗澡,陪孩子睡觉。
“本来应是母亲承担的工作都是老公和婆婆做了。”宋永平说,没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她干不到今天。
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宋永平说,她永远属于她的乘客,属于她的岗位。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